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 查看内容

从五脏角度理解心肾相交机理(交流探讨)

2015-11-29 09:13| 发布者: 岳光| 查看: 5| 评论: 0

摘要: 刘 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02级医院管理专业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雨气通于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面两句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仔细一 ...
刘 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02级医院管理专业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雨气通于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面两句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仔细一想,这不正是描述的人体中的小天地吗?大自然有水的循环,天地由此达到交通,那么人体中的小天地(心肾)是通过什么来达到相交的呢?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在中医学中更是如此。于是我推测人体心肾的交通是通过“水气”的上下运动来实现的,具体的过程是由五脏相互配合来完成的。下面分论五脏各自在心肾相交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人体中存在三焦,相当于把五脏分为三个层次,上焦为心肺,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人体中的天,下焦为肝肾,把它看作人体中的地,脾居中焦,起到气机运动枢纽的作用。

肾:“肾为阴中之太阴”(《灵枢·阴阳系日月》),在五行中属水,主水液。在八卦中属坎,《易传》云:“坎为水。”坎的卦爻符号也形象地说明了肾的功能属性:两个阴爻夹着一个阳爻,两个阴爻为肾中之水,主静。一个阳爻是肾中之真阳,主藏。肾中之真阳使肾中之水变为活水,真阳蒸腾肾水上交于心。

肝:“肝为阴中之少阳”(同上),在五行中属木,主升,主动。在八卦中属震巽,《易传》云:“震,为雷,为龙,……,为长子。”“雷以动之。”“巽为木,为风,为长女。”肝的这种升、动的特性实现的基础是“体阴而用阳”,那么它的体是什么阴呢?肾为北方壬癸水,肝为东方甲乙木,水木相生,乙癸同源,所以可说肝体的本源是肾水。此外,肝主疏泄,木的特性能通达上下,所以肝在心肾相交的过程中“水气”的上达与下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心为阳中之太阳”(同上),在五行中属火,火有炎上的特性。在八卦中属离,《易传》云:“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从离的卦爻符号可看出它用的是两个阳爻(火),受制于一阴爻(水)。心也正如人体中一轮红日,在心阳气的鼓动下,下焦之水蒸蒸而上交于心,以免其阳气过亢。

肺:“肺为阳中至少阴”(同上),在五行中属金,主降。在八卦中属乾兑,《易传》云:“乾为天,为圆,为君。”“兑为泽,为少女。”肺也正像是人体中的“天空”,在这里飘着朵朵“白云”,储存着从地面蒸腾而上的水,然后在某种条件下(肺主降)下降到地面(肾)。在人体少阴之脉是其下降的通道,“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灵枢·本输》)“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水热穴论》),可见肺为水之上源,金水相生,肺中的“水气”最终又下归于肾。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如果肺过寒或过热都会影响水气正常的下归,就像自然界出现的干旱或下降的冰雹。

脾:“脾为阴中之至阴”(同上),在五行中属土,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素问·太阴阳明论》)脾在心肾相交中“水气”的上行和下降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脾主运化,还有防止“水气”泛滥而为水邪的作用。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心肾相交也正是“水气”的升降出入,是“水气”在人体中的大循环,从而使心肾两脏以及五脏之间相互沟通,实质也是阳气在人体中的流动过程。

用以上观点来分析一下几个伤寒论中的方子。

苓桂枣甘汤:其所治属心阳虚衰,下焦水邪之气欲向上冲,欲动未动。既然是心阳虚衰,下焦水邪之气怎么会上冲呢,如果上冲的话,必然有能量作用于它。从前面的讨论中得知,导致其上冲的应该有心脾肝肾的作用。此方中药物组成为茯苓、桂枝、大枣、炙草,其中桂枝、炙草可温通心阳,大枣温补中焦,茯苓淡渗利水,使水邪从下而走。由此可知导致其上冲的原因是肝的疏泄和肾中真阳的鼓动(茯苓性向下,可缓解其上冲的作用;桂枝也有降冲气的作用)。在此病症中由于心阳、脾阳虚衰不能化水邪为正常的水气,脾气虚导致枢机不利,而肝肾仍发挥其正常作用,从而导致脐下悸动、欲作奔豚的病症。

茯苓四逆汤:太阳病汗不得法导致少阴阴阳两虚,所以方中急用四逆(附子,干姜,甘草)回肾中真阳,人参急救人体气阴。令人费解的是茯苓有什么作用,本来阴液已伤,再用茯苓,不是雪上加霜吗?其实并非如此,由于人体经失治误治后,此时人体心肾相交过程也减缓减弱,急用四逆回肾中真阳,真阳一充,有恐蒸腾阴液上冲,况且阴液已虚,更易惊动,茯苓淡渗利水,其性下走,就可制约阴液的上冲,并且有人参作后盾,不会导致阴液再伤,这里用茯苓正是为了牵制阴液,使其缓缓上行。

炙甘草汤:本方主治心脏阴阳两虚,脉结代,心动悸者。本方中大量使用生地,且用阿胶、麦冬、麻仁补益真阴,再用清酒(鼓动肾中真阳)从下达上,交通心肾,使心阴得补,与方中其他补阳药共补心之阴阳。

黄连阿胶汤:此方主治下焦阴虚,上焦心火亢旺,心烦不得眠。方中用阿胶补下元真阴,鸡子黄酷似肾中真火,故其能鼓动下焦真阴上交于心;黄连清亢旺之心火,黄芩清肺中积热,为使水气能下交于肾;芍药敛肝、柔肝,肝肾相生,体阴用阳,助其疏泄,此外还可防其乘脾,保护枢机,确保上下交通。

乌梅丸:此方为厥阴病症中蛔厥证而设。其实本方用乌梅、当归补益肝体,助其疏泄,交通上下寒热;黄连、黄柏清上热;附子、干姜、桂枝温下寒;人参益气健脾,助上下水火相济。

小青龙汤:本方用治太阳伤寒加水饮证。心下有水气,上冲射肺,肺中聚集水饮,说明其心脾之阳不足。方中用桂枝、甘草温通心阳;干姜温补脾阳,从而温化上冲之水邪;细辛温通连接肺肾之少阴经脉;五味子敛肺滋肾,使肺中水气下交于肾;半夏亦可降逆化饮;麻黄宣肺平喘利水;芍药敛肝柔肝使其正常疏泄。整个方子使上中焦之水饮温散并下交于肾,从而达到治疗内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