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 查看内容

《黄帝内经》的九种凝固句式(学术与临床)

2015-11-29 09:36| 发布者: 喀喀喀2|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其受到了战国秦汉时鼎盛文风的影响,文词华美,句式丰富,意味深邃。笔者试从一偶谈谈其中的九种凝固句式,以资一反三。 1.有所、无所 由特殊指示代词“所”作动词“有”、“无” ...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其受到了战国秦汉时鼎盛文风的影响,文词华美,句式丰富,意味深邃。笔者试从一偶谈谈其中的九种凝固句式,以资一反三。

1.有所、无所 由特殊指示代词“所”作动词“有”、“无”的宾语而构成动宾词组。如“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皮肉筋脉各有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处”、“所宜”是名词性词组。作动词“有”的宾语。又如“肝病者两肋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疏疏无所见,耳无所闻”——患肝病的人两肋下痛并且牵引少腹使人容易发怒,肝虚就使人两目恍惚不能看见什么东西,两耳不能听见什么声音。“所见”、“所闻”是名词性词组,作动词“无”的宾语。

2.无以、有以 由动词“无”、“有”和介词“以”构成词组,用来表明事物的归向,常用在顶次谓语之前,可译为“没有(有)什么可以用来(拿来)……”如“故非出入则无以长生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因此如果事物没有出入升降这些运动和变化,那么生命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生长壮老已或生长化收藏了。

3.是以、是故 由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构成介宾词组。“是以”就是“以是”,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可译作“因此”;“是故”是“以是之故”的简写,它的意义与“是以”相同,译作“因此”。如“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因此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不要用针刺,在气候温和时用针刺不必犹豫。又如“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因此善于养生的人,不注重在已经病了才去治疗,而是未病之先注意预防。

4.何以 由疑问代词“何”与介词“以”构成介宾结构。“何”是“以”的宾语,何以与“以何”相同,《黄帝内经》中多以“何以”出现,用来表示询问原因,可译作“怎么”、“凭什么”。如“有病膺肿勃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又如“何以知其胜?”——凭什么知道它们之间的相胜情况呢?“何以”是个介宾词组,修饰“知”作状词。

5.奈何、何如 由动词“奈”、“如”和疑问代词“何”构成词组。“奈”用于询问原因办法,在句中作谓语或状语,可译作“怎么办”。如“帝曰:补泻奈何?”——黄帝说:补泻怎么办?而“何如”用于询问人或事物的状态性质,在句中多作谓语,可译作“怎样、怎么样”。如“秋脉如浮,何如而浮?”——秋脉浮,怎么样就算浮呢?

6.所以、所由 由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从”、“由”构成介宾词组,用来表示事物的处所原因,可译作“……的地方(原因)”。如“歧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歧伯说:肾俞五十七穴是阴气聚集的地方,也是水液出入的地方。又如“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也”——人们有所得的喜悦神气就表现在眼睛上,有所失的忧伤神气就反映在脸色上,因此悲哀发自心中哭泣,哭泣就是泪水产生的原因。

7.于是 由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可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如“于是疫之与疠,既是上下刚柔之名也。”——在这时(这种情况下)的疫和疠就是根据上下刚柔而定名的。

8.以……为、以为 这两个句式实际上是一个,后面一个句式是“以”字省略了宾语,所以成了“以为”。“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可译作“把……作为……”如“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把长的东西作为短的东西,把白的东西作为黑的东西,这是精神衰竭的表现。

9.所以……者 由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成特定结构,而“者”的代词意义较强,它代替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所”只起指示“者”的作用,译时以“者”为重点。一是用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如“所以成结胸者,以下太早故也”——形成结胸的原因,是由于用攻下法太早的缘故。二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来.……的方法”。如“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八方之正位,是用来观察乘机时而至的八风虚邪的方法。(沙 涛 沙恒玉 刘维庆 张仲景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