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合从郁论治失眠经验
2015-12-4 04:39| 发布者: 喀喀喀2| 查看: 10| 评论: 0|原作者: 张智琳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 张智琳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
吾师陈镜合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攻心血管疾病,擅长治疗各种心内科疾病、神经衰弱、胃肠病等。他一直以“郁”立论,论治冠心病,效果斐然。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近年来他又提出从“郁”论治失眠的观点。中医人网站特转载此文如下,以飨读者。 1 以“郁”立论,阐明失眠病因病机 失眠又称不寐、不卧、不能卧等等,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不一,拟定出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朱丹溪认为: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据此,陈师认为,现代人节奏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休作节律紊乱,缺乏运动,饮食不节,极易成“郁”,而任何原因引起的郁滞不通均会导致失眠,其中以气郁为首,因为“气者,人之根本也”( 《难经·八难》) 。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产生情绪紧张、忧虑、易怒等不良情绪,肝失调达,气机郁滞,魂不入肝,故见失眠。气郁可使血液运行不畅,致血郁; 使津液运行不畅,致湿郁。湿郁日久,聚湿成痰,成痰郁。反之,血郁、湿郁、痰郁也可导致气郁。血郁脉络,阻碍新生,则心失所养、肝不藏血而影响睡眠; 痰湿多郁滞于中焦胃肠,“胃不和则卧不安”,痰湿蒙窍则神明失用,寤寐异常。确实,在临床上,可见失眠患者常伴有郁郁寡欢、焦虑烦躁、精神恍惚、心悸易惊、胸脘痞闷、纳差便溏、面色黧黑等气血痰湿诸郁之征。长期失眠增加患者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又反过来加重诸郁,造成“郁致失眠,失眠致郁”的恶性循环。 此外,陈师也特别重视“虚可致郁”。他认为,部分患者原有一些基础病,正气不足,进而导致各种病理产物的堆积,即“郁”,正如《古今医统大全》所云: “诸病久则气滞血凝而成郁结”。现代医学的观点就是部分疾病可导致精神神经调节异常,从而并发失眠。因此,治疗上要重视解郁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扶正。 2 遣方用药疏解诸郁 陈师认为,气郁失眠者,治疗以舒肝理气解郁为大法,以柴胡舒肝散或逍遥散为主方; 兼肝阴虚则以一贯煎舒肝郁,养肝阴; 郁而化热者,则以丹栀逍遥散清热解郁。血郁失眠者,治疗以活血养血为大法,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 兼热者,加用丹皮、玄参。湿郁者,治疗以燥湿散郁为大法,以平胃散为主方; 郁而成湿热者,以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重者则以龙胆泻肝汤清泻湿热。湿亦可聚而成痰郁,治疗以化痰开窍,宁心安神为大法,常用温胆汤加石菖蒲、郁金等; 已成痰热者,可予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若诸郁兼有,则以行气解郁为治疗大法,用越鞠丸或陈师自拟的开心方( 越鞠丸合失笑散,加人参、红花等) 。 陈师强调,诸郁以气郁为首,正如《成方便读》所言: “治郁者必先理气,以气行则郁行,气阻则郁结耳。”《古今医统大全》亦明确提出: “诸病久则气滞血凝而成郁结,治之虽各因其证,当兼之以解散,固不可不知也。郁滞一开,则气血通畅,而诸病各自以其方而易愈也。”因此,郁证失眠诸方中,均可酌加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等理气解郁之品。其次,可酌加宁心安神之品以治其标,但他坚决反对不问证型而将其大量堆砌成方,或按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将有镇静安眠作用的中药组合成方,这样是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的。再者,失眠患者尚需结合生活调节,包括情志、运动、饮食等,调治结合则事半功倍。
[1] [2] 下一页
3 病案举例 案1 钟某,男, 37 岁。发病前一向性急,面色红。2009 年12 月3 日加班后出现神情呆滞,不能言语,面色通红,家人送至当地医院,头颅CT 示: 左侧颞叶脑梗塞,岛叶、枕叶、放射冠腔隙性脑梗塞。按脑梗塞处理后病情稳定出院,血压比较稳定,但仍见沉默少语,言语欠清,流涎,失眠,每天仅能睡1 ~ 2h,且睡眠质量差,听力减,味觉减,自觉口苦口干、口臭。之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又加用中药、针灸,但无明显好转。2010年1 月26 日来诊,见上症,纳差,小便偏黄,大便烂,血压138 /86mmHg,心率84 次/min,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 之前的医师多以风痰论治,收效甚微。风痰符合中医对脑梗塞的病机分析,且与患者症状也基本相符,为何无效? 陈师分析,痰湿中阻,故见大便烂、纳差,湿郁久而从阳化热,故见口干苦、口臭,且犯少阳胆经,故见听力下降,湿热蒙蔽心窍,故见失眠,味觉减,郁而少语。病邪较重,宜清利湿热,解郁开窍,用龙胆泻肝汤。药用: 龙胆草10g,柴胡10g,通草10g,泽泻20g,黄芩10g,车前子15g,生地黄15g,当归15g,山栀子10g,酸枣仁30g,远志10g,甘草5g。每天1 剂,共7 剂。是方清热利湿力强,加之有当归养肝,柴胡舒肝,合而解郁,远志豁痰开窍,合用酸枣仁宁心安神。患者服后效果斐然,继续按上方加减服药共1 个月后,诸症状明显减轻,每晚能入睡6h 左右。 案2 朱某,男,58 岁。因“失眠伴反复胸闷气短2 年余”于2010 年2 月来诊。诉经常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易觉醒,时有心悸胸闷,伴心烦易怒,情绪变化时加重,并觉腰部酸痛,时有餐后腹胀,纳稍差,小便可,大便烂,舌黯红苔白腻,脉弦。外院诊断为冠心病,按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