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治验
2015-12-4 05:52| 发布者: wǒ想我是海| 查看: 42| 评论: 0|原作者: 张国山 陆… 文章来源:天津市蓟县中医医院
慢性肾炎是常见病,临床上常出现蛋白、水肿和血尿,治疗颇为棘手。现将我们的经验简介如下。 1 蛋白尿 蛋白尿这一概念在中医文献中无详细记载,现代中医专家认为蛋白尿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属于精气的一部分,蛋白的漏出是由于肾虚不藏精,脾虚不敛精引起的。 2 水肿 水肿是慢性肾炎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肾病型肾炎水肿严重而顽固,治疗较为困难,除微小病变型肾病激素有良效外,其它类型效差,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很大。低蛋白血症者补充白蛋白也只是权宜之计。此类水肿多属“阴水”范畴。明代.张景岳对此论述最为精辟。其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慢性肾炎之水肿,以脾肾阳虚型常见,故温补脾肾实为治本之法。但临床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单纯脾肾双补疗效欠佳,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药疗效大增。常用基本方由附子、黄芪、白术、茯苓、丹参、川芎等10味药组成。在基本方基础上临证加减,收效良好。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疗效标准: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症状体征减轻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结果86例慢性肾炎水肿患者痊愈11例(12.8%),显效49例(56.9%),有效20例(23.3%),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 3 血尿 慢性肾炎之血尿属中医“淋证”范畴,《备急千金方》指出“五淋”之名,血淋是其中之一。《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阴亏虚,虚火灼络,尿中夹血,则为血淋。慢性肾炎之血尿多属虚症,乃病程日久,肾阴不足,虚火灼络,络伤血溢,则可以尿色淡红,涩痛不甚,腰膝酸软。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现代医学认为血尿为慢性肾炎病情活动的重要标志。重者肉眼血尿,轻者镜下血尿。笔者以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阿胶、三七粉、白茅根、琥珀等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血尿者65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疗效标准:尿常规红细胞持续消失为痊愈;尿常规红细胞持续减少≥50%为显效;尿常规红细胞减少≥25%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结果痊愈15例(32.1%),显效30例(46.1%),有效16例(24.6%),无效4例(6.2%),总有效率93.8%。 4 讨论 慢性肾炎是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临床主要表现,最终发生渐进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至今未明,除免疫损伤外,其进展的原因目前以为主要是继发性非免疫性肾损伤,包括:高滤过、高代谢、肾小球肥大、凝血机制紊乱、炎性介质作用和细胞因子等。中药对慢性肾炎有良好的效果。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附子、淫羊藿、菟丝子、首乌等补肾固涩;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旱莲、女贞子、生地、阿胶滋补肾阴,凉血止血;三七、琥珀化瘀止血;茅根凉血止血。现代药理证实黄芪、人参、白术、党参、淫羊藿、首乌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丹参、川芎有对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等有加速血凝,止血和抑制变态反应等作用;黄芪、白术、茯苓等有利尿作用;益母草、牛蒡子、黄芪等对消除尿蛋白有良效。有的学者也报道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效果良好,这为医务人员攻克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