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辨治体会
2015-12-4 12:59| 发布者: 亮黑亮黑| 查看: 10| 评论: 0|原作者: 孟彪 高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孟彪 高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关节囊和韧带松驰,椎骨间滑移活动增大,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久之产生骨赘增生、韧带钙化、直接或间接地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使颈椎病发作。本病临床常见,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长期颈部不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 病因病机 颈椎病的发病与患者年龄、工作种类、坐姿、感受外邪等均有关系,但据临床所见,中老年患者较为多见。肾精亏损,肝血不足是颈椎病发病的内因。盖肾主骨生髓,肾气盛肾精足则机体骨骼强健,即“肾实则骨有生气”(《外科集验方·服药通变方第一》)。肝主筋而为藏血之脏,肝血充足则筋脉强劲束骨而利关节,静则可以保护诸骨,充养骨髓;动则可以约束诸骨,免致活动过度,损伤关节。长期低头工作,姿势不良,或外受风寒湿热诸邪,内生痰浊瘀血等导致局部气血不畅,筋骨失去滋养,久而久之,关节发生退变而形成本病。 辨证施治 本病多属于本虚标实证,或治其标,或治其本,或标本兼治,需根据病情化裁应用,笔者常把本病分为以下证型辨治。 寒湿痹阻 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治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方用二仙蠲痹汤(湖北省名中医赵和平经验方):仙茅10克,仙灵脾20克,杜仲30克,狗脊20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20克,川芎10克,砂仁10克,白豆蔻10克,随症加减。 湿热痹阻 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重着,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方用三仁汤加味: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30克,飞滑石30克,白通草6克,竹叶10克,厚朴6克,半夏15克,海桐皮20克,汉防己20克,姜黄15克,鸡血藤30克,葛根30克,随症加减。待黄腻苔退后,再加入滋补肝肾之品以治其本。 气滞血瘀 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本症多有跌打损伤史或久病所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牛膝15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葛根30克,威灵仙15克,随症加减。待气滞血瘀证减轻后,再加入滋补肝肾之品以治其本。 肾虚痰瘀痹阻 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常用葛根颈痹汤(湖北省名中医赵和平经验方):葛根30克,桑椹子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仙茅10克,仙灵脾20克,焦白术15克,白芍30克,桂枝15克,川芎10克,羌活15克,鸡血藤30克,海风藤30克,络石藤3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随症加减。
[1] [2] 下一页
常用对药举隅 我们治疗颈椎病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多年临床体会确有疗效的对药加入辨证方中,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威灵仙配葛根 威灵仙辛苦温,入膀胱、肝经,其性善行,通行十二经络,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长于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甘辛性平,入胃、脾经,能发汗解肌,是《伤寒论》中治疗“项背强几几”之要药。据现代药理分析,葛根能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冠状循环,又能缓解肌肉痉挛。两药相配,功擅祛风解痉,通络止痛,适用于颈椎病引起的颈项强痛,转侧不利,双手麻木,头晕头痛等。常用剂量为葛根30~50克,威灵仙10~15克。 白芍配甘草 白芍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经,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为治疗诸痛之要药。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功擅补中实脾,益气生津,缓急止痛,《本经》载其能“坚筋骨,解毒”,《别录》载其能“通经脉,利血气”。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可有效缓解颈项肌肉强痛及上肢疼痛。常用量为白芍30~60克,甘草10~15克。 僵蚕配土鳖虫 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经。功能息风止痉,祛风定痛,化痰散结。土鳖虫味咸,性寒,入心肝脾经,擅长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僵蚕主要含脂肪及蛋白质,白僵菌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功能。土鳖虫“善化瘀血,最补损伤”(《长沙药解》),朱良春老中医认为该品破而不峻,能行能和,虚人亦可用之。僵蚕擅于化痰散结,土鳖虫长于活血化瘀,二者相伍可用于颈椎病挟有痰瘀者。常用剂量为僵蚕10克,土鳖虫10克。 姜黄配海桐皮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性善走窜,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古人谓其“兼理血中之气”,“能入手臂止痛”。姜黄横行肢节,行气活血,蠲痹通络,是治疗肩臂痹痛之要药。严用和《济生方》蠲痹汤,孙一奎治臂背痛方皆用之。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古方用以治百节拘挛,跌仆伤折。此配伍见于《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方后加减,原文曰:“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二药相伍,一为血药,一为风药,故活血通经止痛,祛风除湿作用倍增。其常用量为姜黄、海桐皮各15~20克。 合欢皮配夜交藤 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品既能安神解郁,用于七情所致的忧郁忿怒,虚烦不寐等症,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夜交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通络。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两药相配,相辅相成,共奏养血活血,安神解郁,通络止痛之效。本对药对于颈椎病伴有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者效果尤佳。常用量为合欢皮15~30克,夜交藤30~40克。 病案举例 余某,女,48岁,2008年5月22日初诊。患者起病2年余,颈项强痛,旋转不利,左上肢麻木,伴有头晕恶心。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日逐渐加重,经某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刻诊:患者颈项强痛,前俯后仰,左右转动均受限,左上肢麻木酸痛,伴头晕,恶心,失眠,舌质红苔薄,脉沉细。诊为颈椎病,证属肝肾亏虚,风寒湿痹阻经脉。治当滋补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处以葛根颈痹汤加减:葛根50克,白芍30克,桂枝15克,甘草15克,川芎10克,威灵仙10克,羌活10克,鸡血藤30克,海风藤20克,络石藤20克,僵蚕10克,土鳖虫10克,桑椹子30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20克,仙灵脾10克,焦白术10克,合欢皮20克,夜交藤40克,煅龙牡各30克(先煎)。6剂,水煎服。并嘱把药渣蒸热加入白酒少许外敷局部。以上方加减共服药18剂,疼痛麻木消失,头晕亦止。嘱其继服养血定痛丸(我院自制药,由葛根、川芎、当归、鹿衔草、威灵仙等组成)1个月,每次10克,每日服3次,以兹巩固。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