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甫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2015-12-4 13:35| 发布者: 青橄榄网络| 查看: 32| 评论: 0|原作者: 余润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余润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全国第二批500名名老中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业甫教授、主任医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都有深入研究和造诣,特别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中医系统分型,辨证施治。笔者随师学习数载,耳闻目睹,受益非浅,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分型 1.1 痹证型 腰骶部急性损伤后神经根受到牵拉、挤压或局部炎症、水肿、血肿或骨刺等压迫所致。痹者,痹塞不通之意,经脉痹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荣养,则见患侧肢体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李老根据《素问*痹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和《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之意,认为本病属于痹证中的筋痹,并将其分为如下3型。①瘀阻型:腰骶部急性损伤之后,筋脉受损,瘀血积于肌肤腠理之间,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气血不行,不通则痛,症见患侧腰腿疼痛剧烈,如锥如刺,固定不移,痛不可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苔白,脉沉细或细弦。②寒湿型:伤后卧床,机体失用,卫气不固,风寒湿邪乘虚内侵,客于筋脉,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失和而痹阻,或与未散之瘀血相结合,留滞经脉,经气不通,表现为患侧肢体抽掣疼痛,酸胀沉重,抬举困难,遇阴雨天加重,得暖或饮酒则舒。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或沉弦。③湿热型:伤后治疗不愈,情怀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熏灼津液,使之留聚成邪,同时又因津液不行,筋脉失养拘挛,或因多食高粱厚味而酿成湿热,湿热阻滞,灼伤筋脉,证见患侧肢体 1.2 痿型 神经根损伤日久,经脉痹阻不通,筋脉肌肉失养,肢体痿软无力,长期废弱不用,渐而伤及脾胃,正所谓:“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生化无源,气血日衰,经脉失养,则见肢体痉挛疼痛,酸困无力或痿而不用,或肌肤麻木不仁,肌肉瘦削,皮肤枯槁。李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也”之旨,认为本证属于虚证,可分为以下2种类型。①气血两虚型:损伤日久,或久治不愈,失于调养,使气血两虚,气虚则推动无力,营卫不通,血行不畅,血虚则四肢百骸失去荣养,表现为患侧肢体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色少华,短气乏力,肌肉瘦削,爪甲不荣。舌质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濡弱或细数。②脾肾两虚型:损伤后瘀血内停,经脉痹阻,久而内舍于脾,脾阳不振,脾气虚衰,难以行其津液,使气血生化之源匮竭,影响精血,累及于肝肾,脾主四肢肌肉,肝主身之筋脉,肾主作强,脾肾两虚,则肌无以养,筋无以荣,表现为患肢隐隐作痛,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筋屈不伸,步履艰难,肌肉消瘦,肢体乏力,伴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2.1 腰椎牵引复位术 腰椎牵引复位术是李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首创的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各种类型(有严重脏器疾病者除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俯卧牵引法:用自制机械牵引床,患者俯卧于床上,胸部用皮胸围束紧固定,腰部用皮制骨盆牵引带束紧固定,作对抗用力牵引,拉力由小加大,至达到自身体质量或超过5~10kg,一般牵引时间为10~15min。②俯卧牵引正脊法:继上法,一助手用双手掌根部分别顶住侧弯上下起始处固定脊柱,术者位于对侧,双手掌重叠,用掌根部按住侧凸顶部,用力向对侧进行顿挫性推压5~10次。推压力由小而大,使侧凸部位有松动感为度。③俯卧牵引悬吊下肢压腰法:继上法牵引下,将双下肢吊起,使腹部、骨盆、下肢悬空,离开床面,并由两助手做左右晃动50~70次,术者双手掌重叠按压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压力由轻而重,节奏随呼吸起落,忌用猛烈暴力。④俯卧牵引踩跷法:患者在俯卧牵引下,在其胸部和下腹部各垫上特制枕头一个,使胸、腹部腾空,距离床面20~30cm,术者用单足掌或双足掌重叠踩踏腰椎病变部位500~700次,并做垂直弹压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压力由轻到重。踩踏时病人呼气,跳起时吸气,切忌屏气。踩踏后松解胸、腰围,用另1只皮腰围固定腰部,抬入病房,仰卧休息8h后屈腿,12h后可侧翻身。
[1] [2] 下一页
2.2 推拿法 李老常用的推拿方法有3种,即解痉止痛法、推扳法、舒筋活络法。①解痉止痛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在患侧有关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及腰阳关等穴进行治疗;用滚法施于腰部;再用拇指按揉以上诸穴,按揉的方向先左右,后上下,再按而留之不动约30s。继之用滚法依次施于臀部、大腿后侧、月 国、小腿后侧,再用拇指依次按揉居 、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诸穴及其压痛点。然后用掌根或小鱼际按揉法相结合,施于下腰部及臀部,操作10min左右。瘀阻型,加按揉心俞、膈俞;寒湿型,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膀胱俞,热敷腰骶;湿热型,加按揉肝俞、胆俞、膀胱俞;气血两虚型,加擦脾俞、胃俞;脾肾两虚型,加按揉脾俞、胃俞、肝俞、肾俞、擦命门、八 穴。②推扳法:患者健侧卧位,术者双手掌按髂部,助手双掌扶持肩膀前外方,两人同时作相对用力,使腰部脊柱产生被动扭转运动。在完成这一手法时,常可听到“咯嗒”的响声。对这一响声的出现既不要害怕,但也不要刻意去追求。③舒筋活络法: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施于患肢大腿前侧、外侧,然后微屈膝,按揉阳陵泉、绝骨和压痛点,并拿委中、承山、昆仑诸穴,然后做被动屈髋屈膝动作数次,同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髋关节各数次,并做被动直腿抬高动作数次。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力量由轻到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最后用掌根按揉股外侧、小腿外侧,自上而下,3~5遍,再搓抖患侧下肢结束治疗。瘀阻型,加直推膻中穴,按揉血海、阴陵泉;寒湿型,加摩腹,按中脘、天枢穴,拿足三里、丰隆穴;湿热型,加逆时针摩腹,按伏兔、丰隆、三阴交、飞扬穴,点太冲、风市穴;气血两虚型,加顺时针摩腹,揉神阙、气海穴,拿足三里、内庭、太白穴;脾肾两虚型,加顺时针摩腹,掌振关元穴,按揉长强、太溪、绝骨穴。 2.3 皮腰围固定 患者经牵引推拿治疗后,用皮腰围固定,李老认为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符合中医“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二是有维持、支撑机体上半身重量,减轻腰椎间盘的负荷;三是保持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2.4 自我按摩保健法 ①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按揉腰阳关及压痛点处,反复操作3~5min,以有酸胀为度。②用双手四指端分别放于腰脊柱两侧筋脉,自上而下揉拨腰骶部,往返操作3~5min。③用双手掌根部分别放于腰部两侧,自上而下,往返推擦至腰骶部,压力由小而大,反复操作3~5min,以达肌皮发热为度。④用拇指或四指推法沿疼痛的经脉走行方向,从大腿根部推至踝关节部位,往返操作10~15次。最后用空拳叩击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以有酸胀为度,自上而下,往返操作15~20次。 2.5 功能锻炼法 ①蹬腿锻炼法: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交替进行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然后伸直,动作逐渐由慢到快,重复操作10~15次。②拱桥锻炼法:患者仰卧位,两臂伸直平放或“屈肘”。双下肢膝关节屈曲,两足分开,中间距离约20cm,以枕部、肘部、足跟为着力点,用力抬起躯体,使其向上弯曲,腹挺至最高点时保持片刻,重复5~7次。③下肢后伸锻炼法:患者俯卧位,两侧上肢肘关节屈曲,前臂及手平放于床边,双下肢轮流交替地后伸抬举,重复操作10~15次。④燕式锻炼法:患者俯卧位,两侧上肢沿着身体放平,用力抬起躯体的同时抬起双下肢,双上肢也同时向后伸展与肩平,使腰背部及下肢肌肉完全背屈,重复操作5~7次。⑤倒退走锻炼法:行走的方向向后退,要求挺胸抬头,双目平视,双手叉腰,拇指向后,其余四指向前;先左脚开始后退,再换右脚,交替进行,速度以慢为佳,每分钟不超过80步,每次锻炼30min为宜。 3.1 证候分类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缺少系统论述,多散见于各医籍的一些章节中,其部分临床表现和症状与“肌痹”、“脉痹”、“骨痹”、“坐臀风”极为相似,从而造成临床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诸多混乱。李老通过40年的临床研究,借鉴《内经》“痹……在于脉,则血凝不流”,“肝脉微涩,为?挛筋痹”,“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的旨意,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瘀血痹阻经脉,血气不能通达肢体,濡养筋骨肌肉者为筋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久治不愈,肝失疏泄,影响脾肾胃功能,使精、气、血生化之源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者为痿证,从而条理分明,虚实有辨,为临床诊断、辨证、分型和治疗带来极大方便。 3.2 辨治要领 李老将腰椎盘突出症分为痹证型和痿型,前者标本俱实,后者标本俱虚。对前者的治疗,主要以祛除瘀邪、通经活络为主。正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经脉以通为用,经脉通则气血畅行,筋骨皮肉得以濡养而获良效。对后者治疗则以补养脾胃、益气养血、舒筋通络为主,正所谓:“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李老在调理脾胃的同时,强调固肾养肝,因为肾藏精,肝藏血,精血相生,肾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因此手法治疗时多摩腹,揉中脘,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以健运中州,益气生血,养肝补肾。 3.3 自我康复 李老非常重视治疗后的自我按摩和功能锻炼,认为自我按摩有助于通畅经脉,舒筋活络;而功能锻炼能使腰部肌肉有规则地收缩与松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腰部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强腰肌的力量,防止复发。但锻炼必需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