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动脉瘤夹闭术后如何护理
2015-12-5 05:51| 发布者: 流年无殇| 查看: 5| 评论: 0
对于动脉瘤,很多人都是一头的雾水,觉得这是什么疾病啊,怎么会得这样的疾病,到底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动脉瘤夹闭术后如何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tu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蜕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 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于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淄;头部创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血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痫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波祸。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鼓连。 动脉瘤夹闭术后如何护理: (1)术后颅内血肿:术后意识、瞳孔的观察极为重要。本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意识、瞳孔改变,CT提示并发颅内血肿,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持续昏迷,后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病理体征。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动态变化及双侧肢体的肌张力和活动情况。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均提示为脑血管痉挛的先兆,应根据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合理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我科常规在诊断为SAH后,均应用尼莫通注射液50ml(含10mg)微量泵匀速持续静脉输入7~10天,速率为4ml/h,即0.4mg/h,本组术后常规使用尼莫通,50~100ml/d,2~4ml/h持续泵入,常规给予10~14d。 对于动脉瘤这样的疾病,患者朋友一定要及时的去到医院进行治疗,否则病情耽误了,就会加重,给治疗会带来更大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