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切用-卷之六中-虫部(化生 卵生 湿生)
2015-12-7 15:17| 发布者: 岳光| 查看: 74| 评论: 0
桑虫 古名桑蠹虫,又名桑蝎。甘温有毒,祛风除障翳,痘疹湿热毒盛,可暂用以发痘灌虫矢∶功用略同,而力稍逊,宜烧存性,研细酒调。脾虚、血气弱者,均大忌。 蝉蜕 即蝉衣。性味甘寒,轻扬善祛风热。发痘疹,下胞胎,出声音。蚱蝉∶治小儿惊痫夜杀疳去热。俱去翅、足用。 蝼蛄 性味咸寒,通经逐水,利大小便。去翅、足用。性急下趋,虚人忌之。 虻虫 一名蜚虫。性味苦寒,善攻积血,遍行经络;力能堕胎,虚人忌之。 蜂蜜 性味甘凉,生用则性凉而泻热解毒;熟则性温而润燥补中。肠滑均忌。蜜煎导法,通肠虚闭。黄蜡∶甘淡微温,涩肠止利,并能解毒护心。 露蜂房 甘辛有毒,解毒消肿,洗疮杀虫。微炙用。 虫白蜡 性味甘温,生肌止血,定痛益虚,为外科专药。 五倍子 酸涩咸寒,涩肠敛汗,止嗽化痰。百药煎∶功近五倍,但经酿造,尤能化热解毒,顽痰,为久嗽痰结劫药。 桑螵蛸 甘咸性平,入肝、肾、命门,涩精固肾,治遗浊带下,止小儿夜尿。炙熟用。 白僵蚕 即僵蚕。咸辛性平,入肺、肝、胃而祛风化痰,散结行经。为中风失音、痧疹不透炒去丝用。 蚕蛹 即蚕豆。炒食杀虫,亦治疳瘦。蚕茧∶甘温,泻火止渴。 晚蚕沙 辛甘性温,祛风胜湿,理痹治痧,微炒用。 斑蝥 即斑蝥。辛寒有毒,直入精溺之窍。内服破石淋,下 犬毒;外治蚀死肌,敷恶癣疮去头足,糯米粉炒熟用。孕妇大忌。 全蝎 甘辛有毒,攻毒祛风。治惊痫搐搦,口眼 斜,去足焙用。尾∶名蝎梢,其力尤紧。 水蛭 即蚂蟥。咸平苦毒,破血攻积。极难制化,炒枯黄,再炒灰尽,细研入水,不转黄色方可用。生蟥入腹,咂血腹痛,令人黄瘦;急以田泥调水,饮之必下。 五谷虫 即粪蛆。苦寒泻热,消疳积腹大,翳膜遮睛。喂虾蟆一七日,漂净,炒研用。 蟾蜍 一名癞虾蟆。性味辛凉,泻热解毒,治疳积杀虫。蟾酥∶即眉间白汁,辛温有毒,攻拔疔。 田鸡 小者名青蛙。性味甘寒,泻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捣绞汁,治虾蟆瘟。 蜈蚣 即百足虫。辛温有毒,性走善散,入厥阴肝经;治脐风撮口,惊痫蛇症。去头足,炙用。被咬,捕蜘蛛吸毒,入水蛛即活。 白头蚯蚓 性味咸寒,清热利水,解毒制狂。炙灰用。蚯蚓泥∶即蚯蚓屎,性味甘寒,泻热治赤白久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