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临床经验 名家专辑 查看内容

名家讲坛: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13)(交流探讨)

2015-11-29 21:04| 发布者: 語葵|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七)久病治胃 脾胃属土有长养万物之功,在人体生理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病应以“胃气为本”,“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倘脾胃一败,则百药难施。惟有中央健,方能四旁如,因而凡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七)久病治胃

脾胃属土有长养万物之功,在人体生理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病应以“胃气为本”,“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倘脾胃一败,则百药难施。惟有中央健,方能四旁如,因而凡遇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在遍试各种治法均难以取效的情况下,应着重从调理脾胃入手。这就是“久病不愈从胃治,上下交损治其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疑难杂症年深日久,或他脏病变影响于脾,或其产生的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困滞于胃,或长期服药损伤胃气,或饮食劳倦、兼感外邪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使病机更趋复杂多变。当此之际,只有先调理脾胃,脾气健运则湿浊痰饮等病理产物易化,余邪势孤力单则难再猖獗为患;胃气得开则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来复则自能克敌制胜,所以古训有“调理脾胃者,医家之王道也”的见解。正所谓直取不应,迂回取胜,在临床上往往历试不爽,古往今来这类验案颇多。

如曾治一饮食过敏患者熊某,女,67岁,退休工人。1996年9月2日初诊。多年来经常易于过敏,可由多种因素诱发,西药治疗少效。1月前因食冷冻鲜桃,出现腹胀腹痛,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又觉胃脘疼痛,肛门有紧缩感,但经痔科检查无异常,故来门诊求治。诉脘腹嘈杂,有烧灼感,小腹疼痛,腹胀肠鸣,矢气频多,大便不溏不结。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辨为脾胃虚弱,肝气乘侮所致。治拟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处方:潞党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炒白芍10g,橘皮5g,炒枳壳10g,防风5g,苍耳草10g,玫瑰花3g,炒谷芽10g。14剂。

二诊:药服7剂,脘腹胀痛逐渐减轻,脘腹嘈杂、灼热、肛门紧缩感消失,但前日因食小块蒜头,诱致小便频数,次日食用南瓜,又增肌肤瘙痒,头痛,脘胀,多汗,舌质暗、苔薄,脉细。此属肾虚肝旺,脾虚生风,风邪伤表,上扰清窍。处方:焦白术10g,炒白芍12g,防风5g,炙甘草3g,苍耳草12g,炙僵蚕10g,蝉衣3g,橘皮5g,黄精10g,首乌10g。7剂。

三诊:皮肤瘙痒已止,多汗、头痛消失,脘胀减半,惟尿频量少,舌质暗、苔少,脉小弦。再予疏肝健脾益肾。前方去蝉衣、橘皮,加玫瑰花5g,覆盆子10g,菟丝子10g。续服7剂,诸症悉除。

中医学认为瘾疹病因饮食过敏而发者是为“脾风”。此例虽然症状多变,不以风团疹痒为特点,但呈现皮肤瘙痒、头痛、多汗、腹胀、肠鸣矢气、肛门紧缩诸风象。深究病机,实系脾虚肝旺,肝气乘侮,脾虚生风,故从“脾风”引申其义,久病不愈从胃治,投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以健脾疏肝,配伍苍耳草、僵蚕、蝉衣祛风。继因患者禀赋不足,肾精素亏,肾气不固,而见尿频尿少,加入黄精、首乌、菟丝子、覆盆子益肾固摄,以收全功。

(八)综合治疗

由于疑难杂症病机复杂,多脏同病,单用一法一方,难以奏效,必须采取多途径、多疗法综合治疗,集各种治疗措施之长,内服与外治相结合,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心理疏导与体育锻炼、生活调摄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疑难杂症的临床疗效。

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摸索出了大量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与手段,如各种膏、丹、丸、散、汤液的内服,药物敷贴、熏洗、灌肠、口畜鼻等外治,以及针灸,放血,刮痧,捏脊,探吐等等。近年来,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又研制了中药雾化剂、舌下含化剂、静脉注射剂及离子导入等,为疑难杂症救治增添了不少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由于各种疗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与适应症,如刮痧、针灸使用器械简便,施治迅速;口畜鼻法开窍醒神通关尤灵;探吐法有利于尽快去除消化道内的有毒物质;静脉给药能使药物迅速通达全身。因此,在临床应力求内外结合,多途径、多疗法综合运用,以冀全面调治,提高疑难杂病的治疗效果,发挥中医药的特长与优势。

总之,个人认为对疑难杂症的辨治,贵在审证求因、知常达变及药随证转。以上十个方面仅是对疑难杂症病机病证特点及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临证之际若能悉心思辨,圆机活法,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自可破疑解难,左右逢源,广开思路,提升诊治疑难杂病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水平。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