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 查看内容

五运六气预测不是机械推算(学术)

2015-11-29 23:31| 发布者: 低头花已谢|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柯资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过去对五运六气学说存在一极大误区:认为该学说是仅仅根据年干支就推断该年的气候和疫情。有些盲目崇信运气者力图证明这一观点,而反对运气者加 ...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柯资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过去对五运六气学说存在一极大误区:认为该学说是仅仅根据年干支就推断该年的气候和疫情。有些盲目崇信运气者力图证明这一观点,而反对运气者加以驳斥的也是这一观点。其实,《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若把五运六气看作六十干支的简单循环周期,仅据天干地支就去推算某年某时的气候和疾病,这样的机械推算显然是不科学的,是违背《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精神的。古代有些医家反对的,正是这种胶柱鼓瑟的“五运六气”。

那么,《黄帝内经》中为什么要详列五运六气的六十干支推算方法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黄帝内经》在这里介绍的是五运六气的“常位”。虽云“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但知常才能达变。不知常位,就无从分辨出现的气候是常气还是异气。

举例来说,2000年是庚辰年,那年气候燥热,会不会引起疫情?先要看该年的常位是什么。庚辰年的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司天,正常情况下气温应偏低。实际气温不低反高,不是五运六气的规律不正确,而是表明该年出现的是不正常运气,《素问遗篇》讲这是“升降失常”,上一年的司天阳明燥金未退位,该年的司天太阳寒水未迁正。按照阴阳五行的动态变化规律,下半年易出现“水复寒刑”,果然该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为20年最低。也正因为该年的运气属刚柔失守的异气,所以才有“三年化疫”的变化,导致2003年的“金疫”大流行。

我们认为,《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理论主要讨论的是自然变化中的阴阳五行规律,这个规律是非常复杂的,是多因子综合的、动态变化的,故《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强调“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若单从天干地支去推算,就是“数推”了。

过去曾有人致力于寻找五运六气的对应气象数据。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气象数据与五运六气存在一定联系,但显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规律。譬如,2003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SARS暴发时“寒雨数至”,人们感觉天气寒湿,SARS的症状也多寒湿之象,与运气一致,但多数地区平均气温不低反高,这是因为冷热交替频繁的缘故。再如同样是夏天湿热,2004年夏天的湿热是正常运气,故不易发生疫情;而2005年夏天的湿热则是不正常运气,就容易发生疫情了。可见,运气学说注重的应是各运气因子间的组合序位及相互关系,而不是单一的气象数据。大疫多有不正常的异气造成,故对疫病预测来说,分析不正常运气的状态比六十年常规时位的推算更为重要。

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前人经几千年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五运六气理论,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精确,但毕竟是许多代人经验的积累,代表了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水平。若随意否定或无视前人从数千年观察研究中得出的宝贵认识,绝不是正确态度。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用辩证的方法去运用它,用现代科技手段去发展它,相信可以使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重放光芒,为现代防病治病及疫病预测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