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wl641113 贴号:1029376 有的人一看到阴阳,马上就联想到了算卦相面的阴阳先生,认为阴阳是唯心的,是封建迷信的产物,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实际上,阴阳学说是古代一种先进的哲学思想,是最早出现的朴素唯物论。阴阳学说阐明了自然界各种事物最基本的规律,指导着古代人以此把握万事万物固有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世界,更好地利用自然界丰富的资源,使其为人类生存服务。 阴阳概念始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当人们站在山岗上,看到山的南坡阳光充足,植物生长繁茂,山的北坡却冷暗不见阳光,植物低矮不荣,两边的差别十分明显,从而产生了阴阳概念(以阳光是否充足为依据)。这时的阴阳观念是指实物的,是十分具体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事物 均存在两种既对立又依赖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两极思维和二元分类法,这就是阴阳学说。阴阳就从论述具体事物,变为抽象概念, 用于说明世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以此分阴阳。最基本的时间观念包括四季、昼夜,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以空间方位分阴阳,东南属阳,西北属阴。进一步引申,与明暗、寒热、 动静、上下等概念相联系,凡具有上升、向外、明亮、温热、兴奋、运动 剧烈、化生等特性的事物属阳,凡具有下降,向内、晦暗、寒冷、抑制、 静止、养育特性的事物属阴。 这种抽象的阴阳观念形成后,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干,成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一世界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科学中人们应用阴阳学说研究天文地理,以此解释四季变化和万物的兴衰。医学家论阴阳,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以阴阳说明医学原理的。以水和火的特性作为阴阳的代表,因为火的炎热、升腾、活跃最具备阳的特征;水的寒冷、沉静、润下最具备阴的特征。阴阳并没有固定的物质,只代表两类事物的属性和动静趋势。阴阳的这一观念对中医学的影响很大,使中医学成为偏重研究人体功能状态,忽略器质变化的学科。 阴阳学说解释各种事物的规律时,认为对立面的一方必须具有阳性特征,另一方具有阴性特征。此外,阴阳学说把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看成是一种循环,即阴的转化方向是阳,阳的转化方向是阴,因此阴阳学说能精确地说明事物的发展及新旧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请问志一人身之阴阳从何而来? 人身之阴阳同万物之阴阳一样从相对中来,上者为阳,下者为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等等,不可穷极。 汝肾气解中"元气缘父母之精血而肇基,感天地阴阳之气而演为脏腑经络、气血皮肉,感天一寒水之气而为肾,感地二火热之气而为心。"是也。 人身之阴阳从天(自然)而来。本为一气,因对待而有二。一无可说,二有可解。“天人相应”也。 君言甚为简明。 阴阳与生同来,与生同在,阴阳离绝,生命不再,禀受于天地,源之于父母。 正是,阴阳为天地万物之法则,人身之阴阳秉承于天,秉承的是法则,阴阳之指本乎相对。 各位讲的深奥。像咱新来诈道不懂!! 若有兴趣,可先了解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 多谢多谢。请推荐一下,请多多指教 不妨先看看《医学三字经》,试试感觉。(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