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形的辨证 何新备/文 中医理论中以五脏为中心的神与形辨证观,是指导人们日常情志调整、防病祛疾、强身壮体、养生益寿的重要内容,也是用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脏有形:心、肺、肝、脾、肾。 五脏有神:喜、悲、怒、思、惊。 五脏之形身内藏,中医辨证称藏象, 五脏之神本五形,五脏五志两相承。 神中杂有七情在,喜怒忧思悲恐惊, 藏象复杂多数变,五脏调整是内因。 喜极伤心 心为君主官,人神藏其间, 寄在血脉中,周身都照看, 常乐神自喜,喜过伤心田, 乐极生悲过,全由心掌握。 悲极伤肺 肺主全身气,气血紧相偎, 神领气血游,经络为通途, 心宽肺肃宣,只怕悲事多, 悲极伤肺气,遇事顺变过。 怒极伤肝 肝导血畅行,喜柔惧烈性, 主筋运气力,阳刚显志气, 常悦肝气舒,筋柔气血足, 怒极伤肝形,损体又伤神。 思极伤脾 脾气宜温和,最忌忧愁多, 水谷精成血,全赖脾化生, 脾安肌肉健,形神两得全, 思极脾受损,累及后天本。 恐极伤肾 肾为先天本,元气系一生, 生命诚可贵,贵在护肾精, 肾髓上注脑,主骨壮身行, 恐极易伤肾,护肾明智人。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异常的精神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五脏不和转而致使五志失常;引起人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和或逆乱妄行,从而诱发百病丛生或促人早衰甚至寿损。故养生者,应注意情志调摄,认识和理解五脏之形与神的辨证关系。是医者,更应把握藏象辨证之精要,以五脏为中心调整相互间协调有序的自然关系,维系和谐的生命整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