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员张敬才,男,60岁,研究员,住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3段28号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于1997年7月4日初诊。 主诉:腰痛半月加重1周。 病情:患者常伏案久坐,较少活动,半月前因冒雨感寒受湿而发腰痛,时轻时重,晨起为甚。近日疼痛加重,持续难支,经服抗风湿类药物无效,故求治于针灸门诊。四诊所见,精神欠佳,表情痛苦,弓腰驼背,呻吟不已,搀扶来诊,腰部正中与两侧酸胀沉重,屈伸不利,转侧不便,时有刺痛,夜不能寐,咳嗽与深呼吸也觉痛,照片显示2~3腰椎骨质增生,有明显压痛。饮食二便无异常,舌质淡红,薄白苔,脉象沉缓。 诊断:寒湿腰痛(骨质增生)。 治则:散寒燥湿,通络除痹。 处方: 1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 2志室、气海俞、环跳、承山。 治法:以上二组处方,循经远近相伍,间日1次,每次1组,取双侧交换治疗,用28号毫针刺重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提插捻转催针1次。肾俞、腰阳关、志室、气海俞针后加拔火罐,留罐15分钟,以至皮肤紫红色为度。经治2次明显减轻,4次病好过半,6次疼痛消失,屈伸自如而恢复正常。 体会:腰为肾之外府,是太阳、少阴经脉之所过,又是督脉、带脉之分野。腰痛一证,与上述脏腑经脉密不可分。常因外感暑湿之邪,或劳役闪挫,累及腰肾经筋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腰痛。本案患者年高体弱,常伏案劳作,久坐伤及气血筋骨,兼感风冷寒湿,寒湿阴邪,下先受之,随经络肌腠流注腰间,肾气内闭,不得宣通,故令腰痛。笔者经验,当以散寒燥湿,通络除痹兼以活血化瘀为其大法。根据“本经有病本经求”、“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的处方原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委中条云:“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昆仑条云:“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环跳条云:“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承山条云:“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以及局部腧穴“扎针拔罐,病好一半”的循经远近配穴法,两组处方交换治疗,使壅滞之气血宣散,痹阻之经络通利,故病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关键词 认知形式 系统论 系统科学 人体功能态 亚稳定态 当今在我国存在两种主体医学即中医和西医,二者互 有长短,认识对象都是人,但二者认识上却存在着文化障碍和技术障碍。真理一元论认为, 对同一事物全面的真理性认识的客观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是一个过程,是全面的 完整的科学体系,客观的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正的医学只有一个。毛泽东曾说过,中国不 能长久地存在两个医学,只能存在一个辩证的医学,这实际上从哲学的高度指出了中西医汇 通的历史必然性。中西医纵深发展,必然要求互取所长,这必将诞生一个新的医学,辩证的 医学,更靠近真理的医学,从而导致医学革命。 中西结合先要寻求汇通思想。中西汇通不能存己排外,有一切自优的思想,而应客观看待事 物,取其优长而化生。中西结合不能用西医来改造中医,用西医的东西来说解和机械比附于 中医理论,这样下去很可能会支解中医而使之渐渐消亡。同样,用中医来比附、证明西医也 是不正确的。两种研究走下去都较困难,也非常吃力。 百年来中西医结合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成果,但至今还无很好的指导方向。中西医汇通 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在汇通时多偏重于技术结合差不多都是,而较少从文化背景着手,不 从文化系统上着手是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的,而且会越来越觉得难走下去。技术科学根源于 文化、哲学系统,是文化的物化形态,文化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因此中西汇通要求二者共处 于一个文化系统中,也就是二者要有认知形式的统一,这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汇通才可能取 得实质性成果。因此要求中西医必须作出认知形式的合作,认识思维的改良,这是一个复杂 艰苦的改建。对于共同的认知形式,本文认为很可能就是系统论、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现 代科学中的横断科学,是具有很强囊括性的现代新科学,而且它的哲学——系统论将使人类 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变革。把人体提到一个系统、人体功能态的角度,用系统论及系统科学的 方法来研究,其研究方法不仅囊括了中医和西医,也还有许多其他的科学,是未来二者共同 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交接点。 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之前,必须认清整个中医理论。中医是历代医学家不断总结,通过大量 实践和对生命现象的观察、推敲总结出来的,是感觉式的思维,是传统的整体论思维,而又 无法给某个现象以具体的解释。就经络学说而言,最近福建中医学院已用红外线拍出了人体 经络的图象,从而给出了物质性存在的证明,但至今科学无法对其本质给予圆满解释。中医 实际上是经典意义上的自然哲学,它揉合了古人的经验和天才式的猜测以及部分的牵强,许 多是互绕式的非证明性的说理。恩格斯这样精辟地描述自然哲学“它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 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联系……提出了些天才的思想,预测到了一些后来的发现,但也说出 了十分荒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中医就是这样,但保存中医是第一步, 因为至今还无代替它的科学理论。不过就其研究而言,应该把正确的经验理论提炼出来供系 统科学研究。 运用马克思哲学来研究中医是必要的,它能指导系统论、系统科学总结中医理论甚至中国古 文化,能整理吸收自然哲学,使我们深入研究中医经验理论的真正机制,而不再用一个不清 代替另一个不明。 中西医发展都会向系统科学方面前进,这也是科学发展的趋势。中医完全可发展而且能利用 高新技术,发展壮大自身,这是前辈心愿我辈追求。在当前或过去有人在中医理论和现代控 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联系上,有见解,可二者并无共同“语言”,这种研究常常是把中 医理论与系统论某些原理进行比附、印证,或用现代理论比附于中医理论,其结果必然会有 太多的尴尬进而难以研究下去。而真正要用系统科学研究中医,不应那样。而应把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方法提到系统论 的高度,即人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命系统,其与环境、宇宙构成更大的系统 。人是一个巨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去接纳、研究人体,去接纳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是系统论中整体性原理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还接纳西医的分析还原论,即所谓的白 箱观察法。运用系统论概念、系统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把整体观和还原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的统一起来,就是把宏观与微观有机统一起来,构成现代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这样辩 证而又统一地看待问题,研究人体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和非正常功能状态,用系统科学的概 念、名词、参数、变量来描述人体功能系统,解释中医难以解释的中医唯象经验理论,实现 真正的医学统一。 系统科学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是横断的综合性科学,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那里我们中 医可与现代科技、现代科学接轨,可以利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发展中医、发展医学。现 代医学同样会朝着系统科学的方面发展。国外科学家们意识到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研究生 命现象的重要性,特别是有意识的人体生命现象。国外的现代医学超出我们中国西医二三十 年,他们也用整体的方法治疗疾病,但这种整体疗法仍然是机械的,它建立在结构性整体观 的基础上,与中医的化生性整体观截然不同,前者注重结构而后者注重功能。系统论系统科 学研究的人体系统,既注重结构又注重功能,把结构和功能2有机结合起来,这就 是系统论的结构功能规律,作为人体系统,只有有机地运用结构功能的辩证规律才可能真正 认识清楚人体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吸收了中西医的长处,相信这对于人体生命现象会有更 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运用系统论去整理中医唯象经验理论,中医虽从整体角度去观察、认识生命现象,也得到了 可贵的经验集成,但其观察高度未达到现代系统论的高度,现代系统论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补 充,将使思维方式产生变革,使人们从新的高度去认识世界。按系统论和系统科学的观点, 人体是一个功能状态,一个动态的亚稳定态,是既动态稳定又易变的可调节功能状态。在不 同的生理、病理条件下,人体处于不同的亚稳定态,中医的辨证论治中的“证”就是这个功 能状态的一种表述,疾病是人体系统内某些涨落的正反馈放大而体现的人体功能异态,疾病 传变和进度又会导致人体功能态的转变,成为另一个功能态,中医对于不同阶段的“证”采 取不用治疗方法去调节,这是相当英明和科学的,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西医只注重对病灶的 治疗而很少考虑其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中医和西医往往在这些方面上不能互相理解,西医 更觉中医治法的不可思议。用系统论来研究可解决这些矛盾,它不仅使中医优势得以发扬, 还可用参数、系统名词等量化人体功能状态,这样量化可使中医与现代科学接轨,同时西医 要更好发展也必须利用中医的长处。系统论的强大概括性和吸收性,使中西医向着一个新的 方向前进,两个并行的医学将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辩证的医学,新医学的诞生就从这里开始 ,很多现在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怪异的病变都将会迎刃而解,这不仅是医学的发展,更主 要的是人们的健康得以保障。 再者,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结合,也就是使中医实现现代化。实际上运用现代系统科学并 不简单。因为人体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系统,更不同于非生命的机械系统。人体是个生命有机 体,是不同于一般生命的有意识的生命体。人体系统是个多变量输入输出和不断发生变化的 动态的,且与外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体,是特殊的亚稳定态,对系统参量、变量、生物效应 等描述都是极为棘手的问题。这些要求综合众多新旧系统理论来考究,而且还有许多是来自 机械系统。因此,要把系统科学正确有效地应用于研究人体系统,就必须在吸收众理论及科 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并接受现代系统论的思维和方法, 用这些去研究中医、研究人体。 现代系统科学中,有协合学、究变理论、稳定性理论、微分子动力学、超循环理论等,还有 个泛系理论,钱学森认为该系统理论不仅仅是个系统的整体理论,而且是个用协合论语言和 数学语言表达的系统理论,也许对于中医提炼唯象中医理论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不会支解 中医。系统科学研究必须依赖临床科研和科学实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系统辨 识技术。可见从系统科学研究、发展中西医,是中西医由文化到技术汇通的思路方向和可行途径,虽 然有众多困难和棘手问题,但科学常常是越充满问题越具有生命力。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汇通是必然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运用马列哲学为指导, 并用系统论系统科学来研究中西医,就一定会使医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医学将由此而 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