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松
2015-12-17 14:55| 发布者: 羡煞卐旁人| 查看: 2| 评论: 0
万年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年松【拼音名】 Wàn Nián Sōnɡ 【来源】 蕨类石松科万年松Lycopodium pulcherrimum Wall.,以全草入药。 【原形态】 浙江、安徽、江西。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主治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用干全草、荔枝核各5~6钱,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次,视麻疹发透发到脚为止。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辞典》:万年松【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 Wàn Nián Sōnɡ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万年松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稍粗壮,高约25厘米,基部分枝丛生,以上4~5回叉状分枝。叶紧密排列于茎上,线状披针形,长约1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几无柄,全缘,深绿色。孢子囊肾形,淡黄色,近无柄,着生于枝端的叶腋内;成熟后上面横裂成2片,散出黄色粉末状孢子;着生孢于囊的叶与下部的叶相同或略短,不形成清楚的孢子囊穗。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阴湿的岩石或泥土上。分布浙江、安徽。 【功能主治】 治麻疹(有透发解毒作用):干燥全草加荔枝核,各五至六钱,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次,视麻疹发透到脚为止。 【摘录】 《*辞典》 页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万年松【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 Wàn Nián Sōnɡ 【英文名】 all grass of Pretty Clubmoss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万年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pulcherrimus(Wall.)Love et love[Lycopodium pulcherrimum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万年松,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稍粗壮,高约25cm,基部分枝丛生,以上4-5回叉状分枝。叶紧密排列于茎上,线状披针形,长约12mm,先端渐尖,基部几无柄,全缘,深绿色。孢子囊肾形,淡黄色,近无柄,着生于枝端的叶腋内;成熟后上面横裂成2片,散出黄色粉末状孢子;着生孢子囊的叶与下部的叶相同或略短,不形成清楚的孢子囊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的岩石或泥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安徽、江西、台湾、广西、云南及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含石松生物碱(lycopodium alkaloids)及萜类(terpenoids)。 【性味】 微辛;温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活络祛瘀。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安徽中草药》:“略有小毒,并有麻醉作用,内服剂量宜慎重。” 【临床应用】 治麻疹(有透发解毒作用):干燥全草加荔枝核,各五至六钱,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次,视麻疹发透到脚为止。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