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药类 查看内容

中药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籍 >> 中药类

海药本草

2015-11-17 22:14| 发布者: amtb| 查看: 519| 评论: 0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8.没离梨
内容:微温。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并宜入面药。(《大观》卷十四页52 
,《政和》页360,《纲目》页1393) 

<目录>木部卷第三
<篇名>99.楸木皮
内容:微温。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并宜入面药。(《大观》卷十四页52 
,《政和》页361,《纲目》页1393) 

<目录>兽部卷第四
<篇名>100.犀角
内容:谨按《异物志》云∶山东海水中,其牛乐闻丝竹,彼人动乐,牛则出来,以此采 
之。有鼻角、顶角,鼻角为上。大寒,无毒。主风毒攻心 热闷,痈毒赤痢,小儿麸豆, 
风热惊痫。并宜用之。凡犀屑了,以纸裹于怀中良久,合诸色药物,绝为易 。又按通天犀 
,胎时见天上物命过,并形于角上,故云通天犀也。欲验于月下,以水盆映,则知通天矣。 
《正经》云∶是山犀,少见水犀。《五溪记》云∶山犀者,食于竹木,小便即竟日不尽。夷 
僚家以弓矢而采,故曰黔犀。又刘孝标言∶犀堕角,里人以假角易之,未委虚实。(《大观 
》第十七卷,17页;《政和》383页。) 

<目录>兽部卷第四
<篇名>101.象牙
内容:谨按《内典》云∶象出西国,有二牙四牙者。味寒,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 
。并皆宜生屑入药,得琥珀、竹膏、真珠、犀角、牛黄等良。西域重之,用饰床坐。中国贵 
之,以为笏。昆仑诸国有象,生于山谷,每遇解牙,人不可取。昆仑以白木削为牙,而用易 
之。《酉阳杂俎》云∶生文理必国富。又云∶龙与象,六十岁骨方足。(《大观》第十六卷 
,8页;《政和》371页,《纲目》1765页) 

<目录>兽部卷第四
<篇名>102.腽肭脐
内容:谨按《临海志》云∶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每遇日出,即浮 
在水面,昆仑家以弓矢而采之,取其外肾,阴干百日。其味甘香美,大温,无毒。主五劳七 
伤,阴痿,少力,肾气衰弱虚损,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凡入诸药,先于银器中酒煎 
后,方合和诸药,不然以好酒浸炙入药用,亦得。(《大观》第十八卷,12页;《政和》3 
94页,《纲目》页1798) 

<目录>虫鱼部卷第五
<篇名>103.牡蛎
内容:按《广州记》云∶出南海水中。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 
烦热,治伤阴热疾,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久服轻身。用之炙令微黄色熟后,研令极 
细,入丸散中用。(《大观》第二十卷,6页;《政和》412页,《纲目》1638页) 

<目录>虫鱼部卷第五
<篇名>104.石决明
内容: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并良。凡用先以面裹熟煨,然后磨去其外黑 
处,并粗皮了,烂捣之,细罗,于乳钵中再研如面,方堪用也。(《大观》第二十卷,12页 
;《政和》416页,《纲目》1642页) 

上一篇:食疗本草下一篇: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