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桐子
2015-12-17 19:39| 发布者: 科技| 查看: 2| 评论: 0
气桐子
《*辞典》:气桐子【出处】 《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 Qì Tónɡ Zǐ 【别名】 气死桐子(《重庆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实。 【功能主治】 《分类草药性》:"治疝气,消食积,妇人月经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个。 【摘录】 《*辞典》 页首《中华本草》:气桐子【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 Qì Tónɡ Zǐ 【英文名】 immature fruit of Tungoiltree 【别名】 气死桐子、光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未成熟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Muell.Arg.] 采收和储藏:收集未熟而早落的果实,除净杂质,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 油桐 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平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行气消食;清热解毒。主疝气;食积;月经不调;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个。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搽。 【各家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疝气,消食积,妇人月经病。 【摘录】 《中华本草》 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