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紫堇
2015-12-18 06:39| 发布者: 莎拉酱| 查看: 9| 评论: 0
东紫堇
【出处】 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拼音名】 Dōnɡ Zǐ Jǐn 【英文名】 East Corydalis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东紫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buschii Nakai[C.decumbens(non Pers.)Kom.]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东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无毛。地下茎细长。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具膜质鳞片2枚。叶3-4枚;叶柄细长,基部成鞘抱茎;叶片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狭披针形至宽条形,上面绿色,下面淡蓝色。总状花序项生,密集花6-12朵;苞片倒印形至椭圆形,先端有时全裂;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略短;花冠淡紫红色,外轮上辩先端凹陷,下瓣基部无突起;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串珠状。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 【化学成份】 全草含皂甙,块下茎含多种生物碱:有空褐鳞碱(bulbocapnine)、原阿片碱、1-紫堇碱(1-corydaline)及 d-四氢巴马亭,即d-四氢掌叶防己碱。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止痛。主头痛;胃肠痉挛痛;痛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温。在国外用于止痛药。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