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所谓“脏躁”,不少医家均解释为子宫血虚。笔者认为难以令人满意:一、既然是子宫血虚,文中何以不直言,而却要用比较隐晦之“脏躁”二字来取代?二、子宫,即胞宫,又叫女子胞。女子胞属“奇恒之腑”。既然如此,文中为什么不用“腑躁”,而偏要用“脏躁”?三、“脏躁”妇人多见,但男子也有,难道男子罹患此病,亦是子宫血虚引起的吗? 笔者认为脏躁是病名,更主要是代表病机,不是子宫血虚。条文中所以只言脏,而不言何脏者,以此条所述之脏,不仅涉及心,而且还涉及肝肾脾肺故也。 此病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致脏阴虚乏引起。又情志病多与肝连,肝病易于犯脾,心血不足,脾失其养,也要伤脾。由于脏躁与脾虚有关,故此条之方后特云:“亦补脾脏”。 心为肝之子,肝为心之母。心病及肝,乃子病及母。子病及母者,多子盗母气。故心虚日久,必致肝虚。 条文中有“数欠伸”之症状,欠者,呵欠也,为肾病之征。缘由心血不足,虚火偏亢,脏阴被劫,穷必及肾所致。 心血亏损导致悲哭,但悲哭又可伤肺。所以然者,以“悲则气消”也。气消,即肺气消耗。肺主气,悲伤过度,则肺气运行不畅,久之气郁化热,热熏则肺气消耗矣! 病及五脏,却以心为主。因为心主神明,心病则神明失主,故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说明神明失主之因,系由心血亏损所致。再从方剂分析来看,亦是如此。甘麦大枣汤,由炙甘草、小麦、大枣三味组成。方中小麦甘平养心,草、枣益脾。整个处方均以甘药为主者,以“肝苦急,即食甘以缓之。”缓者,和肝,使其柔和。《本草经疏》论小麦谓“肝心为母子之脏,子能令母实,失望主养肝气。”说明小麦既养心,又补肝。总之,本方之治,侧重在心,而又兼治肝脾。五脏俱病,只治心肝脾,而不治肺肾者,但治本,不治标也。 综上所述,“脏躁”是以五脏之阴皆病而命名,并非指子宫血虚。病虽累及五脏,但以心肝为重,所以仲景用上方养心益肝,健运脾气,其效甚佳。(陈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