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 查看内容

睡眠中神起主导作用(交流探讨)

2015-11-28 18:16| 发布者: 王牌胡汉三|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内经》论"五神" 精神活动乃大概念之"神",《内经》分而为五,以"神、魂、魄、意、志"概括之,此中之 ...
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内经》论"五神"

精神活动乃大概念之"神",《内经》分而为五,以"神、魂、魄、意、志"概括之,此中之"神"是小概念之"神",专指心藏之"神"。张介宾注《灵兰秘典论》说:"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又注《本神》说:"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均言心神。此神"任物"则有意、志、思、虑、智之思维过程,有所感而发于情则为喜怒哀乐,并统制"魂魄"之类精神活动,故张介宾注《举痛论》说:"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其实质是一种自觉意识。此"神"惟人类具有之,于动物则无,故人为"天地之镇"、"万物之灵",但却是最后发育而成的、最高级的精神活动。在睡眠过程中,它发挥着统领"魂魄"、主动引导入睡的作用。

"魂"与"魄",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天年》说:"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其定义,《本神》说是"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则"魂"是潜于"神"之中的,"魄"是隐于"精"之中的。潜于"神"之中则受"神"的控制,随"神"生灭往来,是一种潜意识;精凝而为形,隐于精之中则为形体官窍之用。张介宾注之曰:"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并在注《天年》时引唐代孔氏语:"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为魄;魄内自有阳气,气之神曰魂。魂魄,神灵之名。初生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此魄之灵也;又其精神性识渐有知觉,此则气之神也。"说明"魂"是比神更基础的本体意识,"魄"则是与生俱来的、形体本能的感知、运动能力。

体会《内经》关于"心神"与"魂魄"之义,认为"神"是人类独具的最高层次的自觉意识,在神志活动中发挥着主宰作用,当然统"魂魄";"魂"则是较"神"低一层次,在进化和发育过程中先行形成的本体意识,但对于心神而言却具有基础作用,而低等动物就没有这种本体意识,高等动物虽有之,也是十分幼稚的。至于"魄",必是最先发生、也是最基础的动物感知机能。三者在进化过程中逐次演化而成,在生命活动中却是越低级越基础,越高级则越有主宰之能,因而"神"能制"魂魄","魂魄"是"神"的基础;"魂"与"魄",则"魂"阳而"魄"阴,"魂"动而"魄"静,"魂"能制"魄"而"魄"为"魂"之基,两者合则为实、离则为虚,实则为寤、为无梦之寐;离则为梦、为幻,在病则死。

"意"、"志"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活动,《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均发于心,是思维过程的关键。《本脏》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又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说明意志在精神活动中又能发挥能动作用,反影响于神志,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控脏腑活动。"意"与"志"的这种特性,对于人类主动认识睡眠意义、顺应自然调节睡眠障碍,发挥着积极作用。

睡眠活动中"神"的主导作用

《庄子·齐物论》说:"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是古人对睡眠机理的基本认识,而《内经》的理论更深刻。人觉醒之时,"神"运于中而张于外,携"魂魄"感知、应对内外刺激而显于事。人之将寐,"神"必内敛,隐潜于中而幽于事,故意识活动休而不作;其时"魂魄"随"神"俱隐于内,故感知、应对能力减退,这就是所谓的"魂交"。但这是生理性的、浅层次的,只要有达到一定量的刺激便可促醒。出于生理律动之机,当寤之时,"神"便先动,"魂魄"亦随"神"而振奋。"魂"动则激"魄","魄"便开启其舍于形体中的感知之机而回到觉醒状态,此谓之"形开"。

当有内外刺激,但刺激量在促醒阈之下时,虽未动"神",但却能扰动"魂魄"。"魂魄"之中,"魂"属阳而主动,"魄"属阴而主静,外来刺激启动"魄"之隐性感知,影响于"魂";内之刺激动"魂"、或由于"神"之蛰藏以致减低约束力而释放出的忆记,便使"魂"活跃起来,这便是梦境。

意志在睡眠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其在神志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影响"心神"的内敛、外张,并通过心神影响"魂魄"在睡眠中的活动。故人可以强制自己入寐与醒寤,也能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自己的睡眠节律,但这种自主行为对于睡眠的控制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越睡眠自然节律允许波动的幅度,否则便会扰动机体生理活动,甚至致病。(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