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展示
[复制链接]
86
|
1
|
2014-4-5 01: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编者按:国务院6月14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传统医药有13项上榜,包括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民族医药等方面。为弘扬5000年传统医药文化,本报特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推出本期专版报道。</p>
灵源万应茶
元末明初(1363年),陈友谅举事兵败,其骁将张定边避难入闽,遂隐名埋姓,遁迹于灵源山中,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用17种灵源独特的青草药和中药材,加入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茶叶,混合炮制成“菩提丸”,对中暑痢疾、感冒发热、腹痛吐泻等四时不适之症疗效显著。
1951年,灵源寺僧王广雨将“菩提丸”改制为“灵源万应茶饼”,使之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的功效更为显著。
1982年, “晋江灵源茶饼厂”成立,灵源万应茶饼开始批量生产。
1990年,旧厂进行第一次改制,更名为“泉州市灵源制药厂”。
2003年,灵源制药厂经过二次改制,注资2380万元,总投资5000万元整合企业原有优势,完成机构重组,成立了崭新的泉州市灵源药业有限公司。
2004年底灵源药业全面通过GMP认证。并成功研制出万应茶袋泡剂。
2006年,灵源药业入选首批“中华老字号”。
2007年,灵源万应茶饮料新品上市,并成为福建晋江第九届鞋博会指定饮料。
“灵源万应茶饼”掌门人、现任灵源药业董事长吴国卿表示,公司将致力于把古老的万应茶饼从深山里带出去,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都来分享它的神奇疗效。
永定万应茶
清朝嘉庆年间,客家的老中医卢曾雄在福建漳州开设药铺,研制出由30多种中药组成的“万应茶”,具有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的功能。
清朝道光年间,卢宏汉(卢曾雄之子)将制药厂由漳州迁回永定县陈东。翰林巫宜福回乡省亲,卢宏汉赠送巫翰林“万应茶”。巫翰林把万应茶带回任所,适值京城瘟疫流行,巫以万应茶治疗之,功效卓著,名声大振。
1957年,公私合营后,卢曾雄的后裔将秘方献给当地人民政府,厂名为“永定县公私合营采善堂制药厂”。
1984年冬,改为县办药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迁至永定城关,成立“福建省永定采善堂制药厂”,主要生产传统产品“万应茶”。
1988年,“万应茶袋泡剂” 研制成功。
2000年9月,原“福建省永定采善堂制药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
2004年,永定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全面通过GMP认证。
2006年,“采善堂”注册商标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7年,“采善堂”被评为“福建省老字号”。
2008年6月 永定万应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诚信出好药、传承400年——陈李济中药文化
陈李济是全国现存最老字号的药厂,创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迄今已有408年历史,创始人是陈体全和李升佐两人。陈李济药厂现隶属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广州药业”的全资子公司。陈李济是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2008年“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以生产蜡壳药丸而闻名于世,其蜡丸存放100余年而不变,令人惊讶其制做之精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委托人到厂摄制这一传奇绝艺。在制作蜡丸的过程中,陈李济还有一种著名的副产品——百年陈皮,对驱风化痰有卓绝的效果,曾被清帝钦定为贡品,成为广东“三件宝”之一。此后因制蜡丸工艺设备改变而不再生产,现存少许已视为厂宝,到访的贵宾能得到几片便是享受到最高礼遇。
陈李济由广东南海商人陈体全、李升佐共同创立于公元1600年(明万历年间)。
陈李济于清朝末年首创蜡壳大蜜丸剂型,蜡壳包装工艺堪称当时的中药包装革命,沿用至今。
清朝同治年间获“杏和堂”封号,店藏“百年陈皮”被列为贡品。
改革开放以来,陈李济持续发展,进入“全国中成药重点企业50强”。
2008年“陈李济中药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是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以其鲜明的岭南中药文化特色获得各界称誉。
治咳百年潘高寿
清光绪年间(约公元 1890年前后),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弟街开设药铺,店号“长春洞”。长春洞是前店后场式的药铺,前店买药,后场制丸,施工10余人,进行作坊式生产。1920年代初,潘氏兄弟先后去世,药铺由潘百世之子潘逸流、潘应世之子潘楚持共同经营。没有久潘逸流、潘楚持又相继离去,转营他业。药铺由潘百世的四子潘郁生出任司理,番郁生刚刚接手经营,长春洞药铺就因战火被毁,潘氏改在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设店,重新营业。
潘郁生根据岭南独特的气候特征,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有祛痰作用的桔梗与枇杷叶一起熬炼,于1929年制成止咳化痰的新药“潘高寿川贝枇杷露”,随着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的走俏,1929年番郁生正式树立起了潘高寿药行的招牌,专营枇杷露。而长春洞仍然以经营蜡丸业为主。长期以来,潘高寿药行采用传统方式生产而限制了药行的发展。直到公私合营前,潘高寿药行仍然是作坊式生产,雇工亦不到30人。
改革开放以后,潘高寿药厂获得了飞跃发展。到现在,公司有员工700多人,主要生产糖浆剂、口服液、煎膏剂、颗粒冲剂、中药合剂等六大剂型百多个品种,包括治咳药系列、妇、儿用药系列以及治疗肝炎、肾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的药物。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加拿大、澳洲等国家和地区。
“积功累德潘高寿,妙药灵丹济世人”跨越百年历史的潘高寿,顺利通过了GMP 认证,在全国中成药企业中名列前茅,成为了一个以治咳药而闻名的国药老字号企业。2007年潘高寿凉茶(72号秘方及其专用术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潘高寿已成为全国惟一拥有“中华老字号”及“双国遗”荣誉的中药企业。
北京鹤年堂: 京城养生老字号
600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第一家
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由回回诗人、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丁鹤年在北京菜市口创办鹤年堂医馆和中药铺,他同时也开创了以养生立店的先河。鹤年堂原址座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1999年,原国内贸易部授予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称号。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鹤年堂以“寿人寿世为怀”的建店宗旨、“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科学精神、“鹤年堂前无贵贱”的服务意识,在数百年继承和弘扬传统医药精髓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调元气,养太和”为核心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包括:“和者鹤寿”的天年观、“阴阳之律,性命之本”的认知观,“终身养生不辍,整体平衡不偏”的整体观,“生命无养,逆之于体”、顺应四时、颐养“七情”的“天道鹤年”观,“生命无调,体自弱衰”的“人道鹤年”观,以及“未病常调,将病预调,已病医调”的“以调求和”之法、“节、律、神、和”四字诀的“以神求和”之法及“以动求和”之法等等。在其独特养生思想指导下,鹤年堂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享誉京城,《北京市志稿中》中描述:“本市药业,鹤年堂以精制饮片著名,其炮制皆遵古法”;《北京卫生大事记》记载:“早年间北京就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鹤年堂非常重视施“上品药”于“未病”者,“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不老以延年;施“中品药”于将病者,“养性以应人”,适症修补虚损;对已病者,慎施多毒的“下品药”,“主病以应地”,病愈既以上、中药调之。因此,鹤年堂除了和其它药铺一样有“主病以应地”的丸散膏丹外,上、中药品种非常丰富,乾隆二十三年发行的《西鹤年堂丸散目录》中记载516种,民国时期发行的《西鹤年堂参茸醪醴丸散膏丹价目表》中记有694种,传承配本上记载的品种更多。如曾是宫中贡酒的佛手、玫瑰、金橘、茵陈养生“四宝酒”、“甘露饮”、“午时茶”等等,近年根据老配本挖掘整理的36种养生药酒、26种养生茶、22种甘露饮、108种药膳、138种药粥、82种药汤等系列养生制品,去除了“良药苦口”的弊端,成为最具鹤年堂特色、具有广阔产业前景的中医药养生宝库。
2008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可谓“五千年大中华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六百载鹤年堂养生妙方润泽苍生。”
今日鹤年堂
今日的鹤年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鹤年堂医药有限公司、鹤年堂中医药研究院、鹤年堂传统门诊、鹤年堂直营连锁药店、养生产品生产基地——吉林鹤年堂参茸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鹤年堂饮料有限公司、鹤年堂养生项目连锁管理机构等企业群,走上了以中医药产业为龙头,以开发养生保健项目和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养生产业集团的发展之路。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国之瑰宝——龟龄集
龟龄集是中华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是源远流长的道家养生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之智慧结晶。
◆ 传世500年,是现存惟一的中药复方升炼剂,即道家炼丹术。
◆ 嘉靖赐名、雍正宠幸、乾隆称其“不可一日不用”——穿越明清,御传十八帝,绵绵400年
◆ 建国后(1952年),即被列为“国家保密品种”,是中药四大保密品种之一。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再次列为“国家保密品种”。
◆ 2006年,国家商务部首批确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 2008年,龟龄集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宫廷珍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岸的中医药专家在对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关于皇帝医案的发掘研究中赫然发现,一种名叫“龟龄集”的药和酒与明清皇帝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类似这样的记载随处可见:
“雍正八年六月初五日,张尔泰奉旨:你们药房及乾清宫、懋勤殿、雍和宫或有龟龄集药,或有龟龄集方查来联览。钦此。
初六日取来龟龄集酒只有十斛,还用得,余者用不得。
又奉旨:蒸龟龄集酒的医生等在杏花村井边蒸好。钦此。”
“雍正十一年七月初八日,总管李英传旨:着药房修合龟龄集,有用之处照常用,少了随即修合,钦此。”
“乾隆元年二月二十八日,赏内务府总管常明龟龄集。”
“乾隆十年六月初四日,赏乾清宫总管王太平龟龄集。”
据后来出版的《清宫医案研究》统计,从明嘉靖皇帝到清宣统皇帝悠悠四百年中共有18位皇帝将龟龄集奉为“秘享之宝、养生圣品”,并从中深受其益。
处方独到
处方中以人参、鹿茸为君药。其中人参以其大补元气之功效,早就在民间被誉为“仙草”,鹿茸则是以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等神奇功效久闻于世,二者同伍,突出了补气固肾、益精壮阳、强身健脑之功效。
方中以海马、肉苁蓉、熟地黄、雀脑等为臣药,不仅每味药都以名贵著称,还分别对君药起到或辅助、加强或协调阴阳,或反佐君药避免温燥太过之弊,已达到从阴求阳之妙用。
方中以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牛膝、杜仲、等为佐药,分别从温肾助阳、固肾益精血、补肝肾、强筋骨、化湿开胃、温脾止泻以及泄利、通络等方面辅佐君药。尤其是穿山甲和石燕的应用,实属方剂配伍中将动静结合用得极为精巧的典范。
此外以甘草、大青盐为使药,起到协调诸药、引药入肾经的功效。
功效神奇
龟龄集是老年病常用的中成药,它主要是通过滋补肝肾补精益血,补肾精是达到滋补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
龟龄集第二方面的作用它有兴奋机能的作用,即中医上所说的补肾、填精、壮阳、起萎,达到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龟龄集第三方面的作用,中医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那么髓海不足,人就容易健忘,甚至严重的发展到痴呆,龟龄集的人参大补元气,能够安神增智,鹿茸能够补肾阳,益精血,能够填充髓海,雀脑是麻雀的脑子,它有大量的脑磷脂,健脑提神。另外,它还有枸杞子、熟地黄,这些补精血的药物,都有增强记忆的功能。
龟龄集第四方面的作用,它有补肾强骨的作用,人们常说人过半百肾气已衰,那么由于肾经的不足,肝血的亏虚,筋骨的失养,就造成了人体腰弯、背驼、骨脆、易折,即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
龟龄集第五方面的作用是对胃肠有调节功能,通过补肾健脾而达到改善消化功能有止泻的作用,对于老年慢性腹泻吸收不好造成的营养吸收障碍有很好的作用。
同心协力、济世为民——贵州同济堂
贵州同济堂是贵州中药行业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创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矿务大臣,云贵总督)和于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县)二人合资开办。据今已有逾百年的悠久历史。
百年同济堂经营之道:
真不二价
在同济堂店堂内有金字大书“一言堂”三字,下面还配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挂牌,既是对顾客的保证:药材好,价钱公道,不得二价。
便民之举
顾客上门,有问必答,按顾客的要求办,不论整剂或零药都卖。店内还备有一大壶茶,摆上几张大长凳作顾客休息等候取药之用。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顾客,同济堂添制了若干成品药,如丸、散、膏、丹,携带存储两便。
不省工减物
买药时先由掌柜的先生算价,收款时在药单(处方)上盖上店章,并注明多少味药,交拣药人拣药。药柜上和坛罐上均贴有药名,以防拣错。药拣好后,用木盘装着交在柜上核对清楚,然后分别各包发出。同济堂在包纸上印有药名、性味、规经、功经、功能和用途,还注明药性的相反相恶的配方禁忌,使病家得以参考,能照原处方自行核对,避免差错。
加工明细
对药物进行加工,烘炕认真、得法,如熟地必须九蒸九晒,入坛必按定量一斤熟地用一斤绍酒配制,密封装好,成熟后自封;鱼胶、虎骨是同济堂特别的名药,加工时极为细致,用油作燃料,需要三至七天,火势要均匀,熬出的鱼胶和制成的虎骨,质量高,疗效好。同济堂“遵古炮制”的药物疗效较高,声誉骤增。
贮藏讲究
同济堂药库有负责人,有值班人,进货发货时按药品分别设立账册,登记药名、数量、产地等等,管理药物存销。贮藏保管时,按药物性质,如芳香药密封,哪些药该坛装、该罐装、该包装,都有一一规定,该罐装坛装的,都先在坛、缸内存放一定时间的石灰以吸收坛罐内水分,然后再放入药物,定期进行检查翻晒工作,到入霉时期,还要加意保管。
今日同济堂
秉承“同心协力,济世为民”的文化精神,始终坚持传统中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拼搏,现今的“同济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种植为一体的高科技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两个GMP生产厂和一个省级技术中心,在职员工数千人。主导产品“仙灵骨葆胶囊”填补了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空白,荣获中国骨伤科协会“特别贡献奖”、“贵州省优秀产品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wgqm9685
|
2016-10-10 07: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