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古文经学 常州词派——清代通儒名医张宛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古文经学 常州词派——清代通儒名医张宛邻
[复制链接]
172
|
1
|
2014-4-21 1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中国学术史和医学史上,清代张宛邻都是传奇人物。张宛邻名琦,字翰风。江苏武进人,初名翊,宛邻是号。生于1764年,卒于1833年。以博学多才称著,工诗词、古文及分隶,尤精舆之学,又是一代名医。行医虽然是他任县令以后的兼职,却在多种地方志上都载有他坐堂行医的事迹,很像陈修园,但都是敬谢的美誉。
宛邻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区)名儒的张家。少年随师学习五经四书,初学《易经》即深通大义。其兄张惠言(1761~1802)原名一鸣,字皋文,号茗柯,长宛邻三岁。兄弟均出朱珪(石君)门下,张惠言是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惠言之经学,其《易经》从虞翻,著《周易虞氏义》;“三礼”主郑玄,著有《仪礼图》。在古文方面,与恽敬(子居)齐名,是阳湖派的宗师。此阳湖派,讲训诂为实而从朴学,与较早好言义法从宋学的桐城派迥异。在词学上,张氏兄弟以合著的《词选》开创了“常州词派”,继之者有董士锡、周士绮等人。常州词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与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分庭抗礼,后来发展为词坛的胜流。
张宛邻于嘉庆十八年(1813)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官服山东,历任邹平、章邱、馆陶知县,在馆陶县任时最长,达十年,卒于任上。所至皆有政绩,循声卓著。他在少年读经之时就旁及医书,在所著《素问释义·自序》中称:“琦少好《素问》,又病其杂,因求其宗旨,按其条理,重为诠释。潜形竭虑,岁月二十,成《释义》十卷。”用朴学的功底,投入二十年的心血,在诠释《素问》的注家中,指屈不多。其注释常有孤明之见,对文本的校勘辨章,能钩沉引据,以达远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句后有“此其道生”四字,唐代王冰以“惟至道生,乃能如是”望文强解。宛邻因不关前句,又不成文,判为“此其道生四字衍”。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句中,宋代林亿《新校正》本作“藏德不止”,宛邻则据阴阳升降之理曰:“天气本清净而光明,但阴阳贵能升降,若阴不上升,则阳不能下降矣”,以此断定,作“止”非也,当作“上”。他以医理的精娴,准确训诂《素问》的原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以往注家,都以大怒破坏清净,阻绝经络,血积胸中作解;他以营卫气血为释,释曰:“怒则气逆,而血随之郁积心胸之间,是阴阳气血并迫而然。形气绝者,营卫不通,形状若死也。”把“气绝”的状态形象逼真地描述出来,直是通常所见之“气死”状。宛邻少年时精读《伤寒论》,叹仲景博大简精,囊括蕃变,后又读黄元御之《伤寒悬解》,由是而纲领振举,条理综贯,积疑尽释。他以边读边撰的方式学习本草,选明末清初刘若金的《本草述》为基础本,开蒙从学。刘若金字云密,湖北潜江人,明天启年(1625)进士,官至司寇,素爱岐黄,五十岁后隐居著书,积三十年之功著成《本草述》。采以《本草纲目》为主,回采《神农本草经》之要蕴,兼及金元四家及缪希雍等人的药论,合述中又加以按语,阐发己见。收常用药501种具论之,是书完成于清康熙三年(1664)。宛邻对《本草述》研读后,又别择精粗,删繁就简,撰成《本草述录》六卷。此外,他博通术数,览观太素脉书籍。《朔方志》记载张宛邻“断病廿年生死,率如所许”。他在山东任县令之时,效法医圣,在行署大堂诊病行医,口碑极嘉。《武进阳湖县合志》记载他“治县时,值太疫,全活甚众”。
张宛邻还是地理学专家。《馆陶县志》说他“舆地学尤精”,著《战国策释地》。他还是书法家,长于隶书。
不过,在诸多学艺中,令张宛邻特载于史册的,还是他与乃兄开创的常州词派和他的词。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张氏兄弟合编的《词选》,校录唐宋词44家,凡录116首,奠定了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其理论特点是,以儒家学统论词,讲求比兴寄托,赞赏言近旨远意内言外之旨。上接《风》、《骚》,“正声”庭筠,赞为“深美闳约”,续接北守。其实,这些都是针对浙西派余流之论而发的。张宛邻词集为《立山词》,又有《古诗录》二十卷及《宛邻文集》等,皆同其雅逸。现仅录其《南浦》一词:
惊回残梦,又起来清夜正三更。花影一枝枝瘦,明月满中庭。道是江南绮陌,却依然小阁倚银屏。怅海棠已老,心期难问,何处望高城?
忍记当时欢聚,到花时长此讬春酲。别恨而今谁诉?梁燕不曾醒。簾外依依香絮,算东风吹到几时停?向鸳衾无奈,啼鹃又作断肠声。
清季词人谭献(复堂),在《箧中词》一书中对此词评曰“深美闳约”可算中肯中的,并称张氏兄弟“大雅遒逸,足以振北宋名家之绪”不为过誉也。(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何知叫
|
2017-1-7 13: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人终成眷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