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复制链接]
121
|
1
|
2014-4-7 0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故略陈己见,恳请同道斧正。
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
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从脏腑学说角度来理解
生理上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动;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能。肝对脾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有密切关系。正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得脾所输布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使疏泄功能正常运行,而不致疏泄太过。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另外,脾运健旺,生血有源,统摄有权,则肝有所藏。病理上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若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导致肝血不足。因此肝脾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从五行学说角度来理解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就是说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正常情况下脏腑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如肝主升而归属于木,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存在木克土的关系。正常的“木克土”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木太过或土不及,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木乘土”;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土自身不足,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土虚木乘”。
从临床实际角度来理解
临床上所见病位在肝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呆、便溏、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症状,而后才出现胁下胀痛或刺痛、口苦、黄疸等肝病自身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若不能康复,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继则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等改变,甚则门脉高压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无论是中医学的认识还是现代医学的认识,都用事实充分证实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正确性。
关于“实脾”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补”是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资生肝血,使肝有所藏;“调”是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补之以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蜂蜜、饴糖等;调之以陈皮、佛手、木香、青皮、焦三仙等。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应辨别虚实,然虽当异治,固脾则一。这种“实脾法”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变、蔓延,以保护未病之脏腑。(范铁兵 高俊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亮仔
|
2016-10-28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lgog469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