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美国针灸热传奇(14)| 针麻因何在一夜间消失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美国针灸热传奇(14)| 针麻因何在一夜间消失
[复制链接]
323
|
0
|
2015-11-21 13: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美国针灸热传奇(14)| 针麻因何在一夜间消失
时间:2015-10-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永明
上世纪90年代在纽约的一个会议上,一位针灸专家说:“中国的针刺麻醉手术搞得轰轰烈烈,所有医院都做,可是到了80年代初,几乎是一夜之间,全部停止了,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
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英文针刺麻醉介绍
其实,在中国当时的“文革”政治和社会变革中,几乎一夜之间全部停止的又何止针刺麻醉呢?在农业中有“学大寨”,在工业中有“学大庆”,在中学有“上山下乡”,在大学有“工农兵学员”,在医院里有“六·二六”医疗,在农村有“赤脚医生”。这些一夜之间消失的事物并不能完全用事物本身的对错或好坏来解释,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往往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
中国多年来的历史表明,把医学同政治连在一起的坏处很多,很多本来同政治毫不相关的医学疗法,会奇怪地同政治一起升入天空或跌入地狱,“针刺麻醉运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针刺麻醉在中国一夜之间消失了呢?笔者认为针刺麻醉没能取代药物麻醉至少有4个原因:
药物麻醉效果很好,安全可靠。现代麻醉学日臻完善,无痛和低风险的药物麻醉操作简便,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很容易为患者和外科医生接受。常用的药物麻醉方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够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要,成功率极高。如果我们假设,针麻发明早于药麻,那么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
针刺麻醉没有过“三关”。针麻减痛虽然可以手术,但针麻还有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反应等不足之处,这一点临床医生早就知道。后来的科学研究没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限制了针刺麻醉的普及应用。相比之下,针刺疗法传到西方时也遇到过进针痛和可能传染疾病“两个难题”,但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针灸在西方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针刺麻醉只适用于少数患者。患者对针刺的反应决定针麻是否有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预测不同患者对针刺的敏感性,术前找出最适合于针麻的患者。难以确定个体针刺反应的差异,为外科手术带来一些困难,也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而药物麻醉却没有同样的问题。
选择针刺麻醉手术“激励因素”(incentive)的改变是针刺麻醉一夜之间消失的最重要原因。不可否认,激励因素或利益所驱是医生和病人选择针刺麻醉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激励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突然由正转负,直接导致了中国针刺麻醉运动的终止。
上世纪80年代前,医生如果选择针刺麻醉的方法手术,会得到多种“激励”。包括领导的支持和表扬,政治上被信任和重用,国家的荣誉,民族骄傲感,学术成就感,或者可以避免不服从领导会受到的惩罚。由于这些原因,当时的医务工作者愿意选择针刺麻醉手术,同时也会影响病人,尽量说服病人接受针麻。从病人的角度讲,同样也存在接受针麻的激励因素,针麻的成功会给病人带来骄傲和自豪,政治上的荣誉,配合和取悦医生符合部分患者的利益,而病人如拒绝针麻还会担心医生不提供最佳服务。事实上,针刺麻醉同药物麻醉比,确有手术中保持清醒、术后恢复快,无药物反应等优点。针刺麻醉被宣传成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受到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能够在“文革”中迅速普及,并成为政治化的医学成果。同时也出现了针麻盲目扩大化,规定政治任务,不尊重科学事实等现象,为后来的反弹种下了苦果。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政局发生巨变,“文革”中流行的事物遭到抛弃或批判,针刺麻醉自然受到政治牵连。更主要的是,过去那些鼓励医生和病人选择针刺麻醉手术的正面激励因素,几乎全部变成了负面因素。很多过去支持针麻的领导成了被批评的对象,“文革”的医学成果受到人们的质疑,从事针麻手术也失去了往日的光环,病人也感到没有强烈的理由选择针麻。还有一些过去在政治压力下,失败或造假的针麻手术病例被揭露出来,作为极“左”的典型曝光。由于推动针麻发展主要“激励因素”的骤然消失,针刺麻醉手术运动在中国也随之东去,人们对针麻的看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针刺镇痛专家韩济生院士在上世纪90年代综述针麻手术时,曾建议给麻醉医生适当的“奖励”,鼓励麻醉医生使用针刺加低量麻药的手术,实践也证明针药复合手术效果很好,对病人有益。但是如果对医生无益,还要冒一定风险,就很少会有人做了。
中国针刺麻醉在一夜间消失同社会政治变革的关系还可以用另一些事实间接证明。中国的针刺麻醉方法曾经传到邻国越南,而越南没有发生过文化大革命。在北京2000年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越南全国针灸学会会长Nguyen Tai Thu 教授在“针刺麻醉手术在越南”的报告中说:越南从1969-1999年,采用针刺麻醉法,为98000例患者做了手术,其中95%的患者获得成功,涉及的手术达60多种。显然,针刺麻醉在越南没有出现一夜消失的现象。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西方。美国人初期对中国针灸的热情并没有掺杂太多的政治因素,同中国“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针灸发展相比,美国针灸发展的特点是“自下而上”,是由于民众需求而推进了针灸的发展,继而产生了相应的法律、管理、考试、教育、保险、诊所等服务措施。因此,当针灸在中国同“文革”政治一起急转直下,变成“明日黄花”的时候,美国民众对中国针灸的热情似乎不减,针灸疗法在美国反而入乡随俗,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医学领域里,作为中国独创的科学技术,没有任何项目比针灸和针刺麻醉产生过更大的国际影响。中国医学家独创的针刺麻醉技术,不但是中西医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还对中国外交及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任何人,仅仅根据有限的经历,听来的故事,局部的观察,撇开历史的环境,不可能对针刺麻醉这样曾经有过广泛社会影响的医疗技术做出综合的公正评价。绝不应该因为针麻本身的局限性和政治因素导致对针麻的浮夸及个别造假事件而全面否定针刺麻醉。从事针麻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和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们,同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一样,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刺麻醉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针灸西进效应及其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作用,是同时期任何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所不能比拟的。几十年来针灸在西方兴旺发展的事实,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中国针刺麻醉研究的历史贡献。针刺麻醉的成功在西方的影响要远远超出针刺本身的医疗作用,它让西方看到了中国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责任编辑:刘茜)
社会变革
,
中医药
,
美国
,
中国
,
英文
相关帖子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怎样申请预防白血病复发疫苗 如何预防白血病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