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的爱到死也不改变

[复制链接]
查看30 | 回复1 | 2017-2-6 17: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是什么?”的叹息。

  我想,对着爱情的永恒性怀疑,是现代人一种普遍的现象,于是年轻人不再像过去

  那么痴心,那么欲生欲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保持着爱情的距离,不能全心投入,

  现在最受年轻人向往的爱情,似乎不再是生死与共。休戚相往的情爱世界,而是“挥一

  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的偶然。分离得愈是潇洒,愈是令人喝采,分离得愈

  是痴心,就愈是令人嘲笑。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件,因此不免自问一句:“爱情这东西我们明白了吗?”如果

  爱情竟如薄纸一张,完全没有信念,也可以分离,也可以不分离,那么爱情义是什么呢?

  最令人伤心的不是年轻人没有爱情,而是大家对“爱情的永远”普遍的丧失了信。

  在中国的古代,祖先曾为我们留下许多光芒四射,可歌可泣的爱情篇章,这些伟大

  的爱情,或生或死或合或离,尽管结局有喜有悲,但是它之可以流传至今,是因为“永

  远”。他们都相信坚贞的情爱有永远,生时精神可以永远,死后化成比翼鸟、化成连理

  枝,还是可以永远。

  我们时常感叹现代没有伟大的爱情,是不是正因为现代人对永远的观念淡泊的原因

  呢?

  前面提到罗大伤的《恋曲一九八○》,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溯到两千年前,在

  《诗经·邺风》里有一篇《伯舟》,也是古人咏叹爱情的歌声,原文是:

  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髯彼两髦,实难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髯彼两髦,实难我特,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首优美的占典诗歌,翻成白话应该是:

  正划向河中央的柏木船里,

  坐着长发的少年,

  正是我心仪的爱侣,

  我对他的爱到死也不改变。

  母亲呀!天呀!

  女儿的心为什么你总看不见?

  在河面浮泛的柏木船,

  慢慢靠在河的那一边,

  划着船桨那个长发少年,

  是我真正匹配的爱侣,

  我爱他到死也不改变,

  母亲呀!天呀!

  我的心思为什么你不能体谅?

  读着《诗经》里的《柏舟》篇,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辽阔的河岸上,

  看着渐去渐远的小船,暗暗的在河边做着永远的爱情梦想和重重的盟誓,这分爱情,纵

  使母亲和天意不能知解,不能体谅,她到死也不会改变,是一首历久弥新,动人心弦的

  情曲。

  这首流过两千年时空的情歌,正是成语“至死靡他”的来源,“至死靡他”一词的

  直译是“到死也不存二心”。是何等坚决,勇敢的对情爱的咏叹呀!

推荐阅读:
    http://www.whgeyou.com/h42jae/gfhb8b/ak52ha/622714.html
    http://www.dong-shang.com/985dbk/fk1k4b/bh9cj2/623266.html
cbz123 | 2017-2-10 05: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