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专业人士深度解析宫中秘策系列产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专业人士深度解析宫中秘策系列产品
[复制链接]
170
|
1
|
2017-11-1 1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健康、安全、无添加是所有宝妈对婴幼儿产品的期望,奈何即使市面上大多数产品都这样标榜自己,但是实际使用效果却并不尽人意。传承韩国宫廷秘方的婴幼儿品牌宫中秘策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宝妈们一致反映良好。到底宫中秘策有什么奥秘所在呢?今天就为大家深度解析宫中秘策系列产品。
首先是护肤系列,新生儿肌肤娇嫩,所以对洗护产品的要求更高一些,只有真正天然无添加的产品才能经受住考验。
宫中秘策温和洗发沐浴露
这是一款洗发沐浴二合一的产品,比较适合三岁以内的宝宝使用。温和无泪低刺激配方,
洗发沐浴露-从头到脚同步完成。这款产品最大的优势便是它的温和配方,其中五枝汤与十种韩方植物成分可持续呵护肌肤健康,而丰富的泡沫与植物提取物的温和清洁成分,可柔和地清洗肌肤,让浴后的肌肤保湿润泽。
温和香皂
这也是一款洗浴用产品,无论是新生宝宝还是成人都可使用。本品为低刺激精油香皂,其中作为基础油的橄榄油可彻底清洁肌肤,五枝汤与十种韩方植物成分可健康呵护肌肤。
宫中秘策温和保湿乳液
婴儿肌肤娇嫩,千万不要以为底子好就可以随便对待。正因为娇嫩,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使细嫩的皮肤变得粗糙。这款温和保湿乳液仍然是以五枝汤为基础为肌肤提供植物保护。经过24小时保湿测验,锁水效果明显,比较适合用于沐浴后全身保湿。
保湿霜和欧金莉保湿霜
如果天气比较干燥,希望能有更强的保湿滋润效果可以试试这两款保湿霜。尤其是欧金莉保湿霜,含有50%以上的五枝汤基底和精油成分,保湿效果更加显著。
面部保湿霜
谁说宝宝不能有面部专用保湿霜?随着不断长大小朋友新陈代谢加快,全功能型保湿霜有时候擦脸会比较油腻。面部保湿霜既能实现水润的保湿效果,同时面部清爽又不会太过 油腻。当然了这一切都得益于宫中秘策的纯植物配方。
淀粉粉饼
含25%的自然植物成分,玉米提取成分,可温和呵护肌肤,令肌肤细嫩柔滑。最最主要的是这款爽身粉做成了粉饼的形状,而这一切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压缩型粉饼避免飞粉损害宝宝呼吸道健康。
除了卓越的品质和功效,宫中秘策的包装都是专为妈妈的便利和宝宝的安全设计的。比如防漏瓶盖,旋转锁扣瓶盖,粉饼型爽身粉等。
除了基础护理系列,宝妈们抱怨的最多的就是清洁类产品了。一些产品添加化学香,虽然香味不错,但是宝宝身上过敏出现红疹的情况实在让妈妈无法忍受。宫中秘策采用食用小苏打清洁原理,生产无添加清洁产品。
婴儿洗衣液
源自天然的洗涤成分小苏打+柠檬酸,不添加荧光剂等有害物质,只有淡淡的香味。可以清洗新生儿到婴幼儿的衣物,毛织物、针织衣物等高档衣物和过敏性干燥肌肤及敏感肌肤的成人衣物。清洁力较好,最主要的是不含致敏香料。
婴儿洗衣皂
很多宝妈会选择手洗宝宝衣服,这个时候洗衣皂是不错的选择。依然是温和配方,无过敏配方。有绿花香、香草两种味道选择,香味不会太过刺鼻。
婴儿奶瓶餐具清洗液
餐具清洗除了清洁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会不会有残留造成化学伤害。宫中秘策奶瓶餐具清洗液清洁原理主要源自天然的洗涤成分小苏打,不仅可以清洗餐具还可以清洗果蔬。实验测试这款清洗液可以达到99%的抗菌效果。
湿巾
虽然有三种款式,但是仅限于压花和平面的区别,每一款湿巾的面料都采用双向布料不会被拉扯变形。含有莲花花瓣提取物,能够有效镇静肌肤。
婴儿口腔护理牙膏
草莓和桃子两种味道,都是宝宝比较喜欢的口味。牙膏成分上无氟,采用12种无添加成分,含有利于牙齿健康的天然成分,让宝宝从小爱上刷牙,利于健康好习惯的养成。
没有一种产品能够随随便便占领市场,没有一种产品能够轻易做到所有人认可。每一种成功的背后都是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或许正是因为宫中秘策在所有系列产品研发中坚持健康、0添加才能如此迅速的获得中国家长的信赖和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gopa7574
|
2017-11-18 20: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留下脚印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栀子花开了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