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原创]大家好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大家好
[复制链接]
大脚丫
|
2006-2-21 22: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好
[这个贴子最后由大脚丫在 2006/02/21 10:11pm 第 1 次编辑]
网上另有一篇内家拳师的文章,与先生的医案,医 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讲“术”,又讲人生,社会。我贴一段在这里,如果先生有时间和兴趣,我可以把全文链接贴过来。
《李仲轩说熊形》
形意拳是“事少而功多”,方法简单而功效大。熊形理顺臂肩头三者的关系,先找一个西瓜,单手托在右肩上。右手臂搂着,要防止西瓜滚落,手心和肩头要相互照应。
找到这个体会后,就把真西瓜去了,搂着个空气的西瓜,掌心对着肩井穴,掌根对着耳朵,这样腕部就有了一个弧度,自然地向里。
肩膀和手心一照应,大臂小臂就绷圆了,肘尖不能扬起,要如弓上的箭,在劲上缩着。要体会出空气西瓜的重量,肩和手心细微地控制着它。
右肩上的空气西瓜有了真实的重量,身体为了维持平和,左边的腋窝就张开了。腋窝的开张,是用拳的关键,张开不是无限度,如狗熊夹玉米棒子。
左胳膊是斜垂着的,腋窝一张,手就抬起来,再一夹,手就向前了。狗熊掰棒子,随夹随掉,所以腋窝的开张也是很灵活的。如果把夹、张作快了,或者说把腋下的玉米棒子拧一下,拳劲就旋起来了,
练好了这感觉,整条胳膊就活了,打拳能拐弯。
熊形是左右互换,也就是西瓜和玉米棒子互换。练了熊形,自然就能对转环崩有感悟的,我们的拳是一个拳补充另一个拳,一个拳里有所有的拳。西瓜和玉米棒子,我们叫“虚运一个形”。其实这秘密,王献之早就讲出来了。
王献之在写字时,王羲之从后面过来,猛地抓他的笔杆,竟然没有抓动,王羲之就说这个儿子掌握了书道的秘密。
书法握笔,指头在笔杆上使力,反而使不出力量来。手心要像握着一个鸡蛋,下笔时催动这个虚运出来的鸡蛋,字方能力透纸背,犹如神助。
不是说王献之写字死扣笔杆,几根指头是抵不住王羲之全身奋力一拔的力量的。而是说王献之手心虚运出一个形,这个形有了实感,手中的笔别人就拉扯不走了。
王献之练一只手,我们练整个人,形意拳是大书法,这个虚运之形,身上曲折成空的地方都要有。
另有一个熊形的要诀——狗熊人立。狗熊展腰方能立起,肩上托西瓜也要挺腰,才能撑住西瓜的重量。狗熊人立时,脚跟不着力,使用前脚掌支撑。重心放在前脚掌上,才能发力,后脚跟是虚的,轻易不实。
习武要先从弱点上练起,从失衡处下手。一般人都是右重左轻,头重脚轻,前重后轻。站熊形一开始要体会出自己的失衡,自己搞懂自己,右边重了,便要在左边加力量,或者将右边放松——这是熊形的轻重诀。
唐诗宋词清对联,因为清末要有场大变,人处动乱中,对平衡很需要,所以出了对联这种奇怪的文体。
熊形正如对对联,左右字字不同,但字字相应,如果相应不上,便有疾病。校正熊形,正如文人构思对联的情景,身上一分一寸地要对上。对联有横批,是点睛之笔,左右对上了,精华在头部,站熊形时头部是活的。
熊形最后要集中在两个小腿肚上找轻重。小腿肚就是毛笔的笔肚,弹性都在里面。熊形的提顿就是毛笔的提顿,提顿是古人发现的微妙。天地生万物,也是这一提顿,世间巧到极点的工艺,都是这一提顿。
轻重诀后是水火诀。水消减火,火消减水,上下前后左右要相互抵消,都抵消掉了,就整身和谐了,所谓“为道日损”。轻重诀只是力感,水火诀是气感。力感调对了,才可敏感到气,此时的气才可用。调不好力感,便只有乱气错觉。
熊形要形完气厚,站熊形要有了气感,所谓“日久生情,静久生气”。会觉得上下身、前后身、左右身的气感不同,有清浊、爽腻、温寒的差别,便要让这不同的气感相互抵消掉。
轻重诀凝成一个力,水火诀凝成一团气。轻重诀和水火诀,关键要在行拳时体味,行拳时的力感气感更迅速微妙,所以我们不叫打拳,叫打功架,注重的是功。
水火交融,产生风雷。拳打得很快,也许体内的轻重、水火是缓缓交融的;拳打得很慢,也许身内的轻重水火交融猛烈澎湃,或是灵犀一动,立时安宁;有时候要强撑硬挺,打开个局面后,再缓和下来。一咬牙,就海阔天空了。
总之,以内为主,外面出现什么状况,就是什么状况了。不要死扣外形,死于形下。由外在形体求内在精神,是刻舟求剑,由内在精神通达外在形体,是一步登天。
西瓜是西瓜心最甜美,因为是水火交际处,此处有风雷。每天吃一口西瓜心,能提神醒脑,顺心顺气。这一勺子就是最好的营养了,桃子也好,桃尖外凸,上接天气,桃底内凹,含着地气。
桃花没有味道,有也不好闻,但桃子熟了,气味浓郁如酒,通天地之气,可以感染人。练拳时,电插头插在插孔里,里面得通上——这就是风雷诀。
身体中轴线里得了电流,就能治早衰症了。水溅到炉子上,“刺啦”一响,这一响就是内功。这“刺啦”一声,所有的营养都在里面,雷音一响,大地回春,万物一瞬间都有了生机。有情况,斟酌情况,就峰回路转,体质有了转机。
天上的雷也是这一响,形意拳拳谱中凡是提到“雷”字的,都是内功。见到女孩
子,满心欢喜,同时也触目惊心,这也是“刺啦”一响。内功要动情,无情就无生趣了。情是情况,动情是出情况,很舒服也很可怕,美妙和惊险同在。
打熊形跟看病似的,病人呆坐,只能看出个大概,得让病人活动一下,出点声,就能看出潜伏的毛病。光站桩,身体状况还不明显,得活动起来。
练熊形要先把自己当成一个重病患者,这个身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要很小心地体会自己——这是孔子讲的“慎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怎么了。
让身体先动起来,好坏先不管,但好坏要知道。我们叫孔子为“孔圣人”,他的道是总括一切学问的,“慎独”二字是孔子死后,他的重孙子批露出来的,叫“孔门心法”。
练拳要慎独,要像看戏一样看自己的缓急、得失、偏正、冷暖,但不要马上纠正,要像一个观众,不管戏好戏坏,总得由着演员把戏演完。
练拳等于演大戏,高明的戏子在演戏时,就明白自己的好坏了——要学会这个,这是练拳时的用心之法。此时要身心分离,心把身子放出去。
书法要空抡,在下笔时,要有不落在纸上的动作。如写一个小字,写时大横大撇,是写大字的规模,只不过落在纸上的是一个小字——这是“字”大于形。
练形意一掌劈出,不能仅止于掌上,要力所能及地放出去,这是“意大于形”,是形意拳正常的练法。而慎独的练法,要身心分离,将意缩成最小,君王退位,百姓自理,让身体自己成方成圆,如特务跟梢,不能惊扰了目标。
诗人观风景会有名句自然涌上心头,其实人与风景之间没联系,无直接作用,但人可以感悟风景。形意拳是天成的一片风景,要体察它,不能练它。拳是我练出来的——错,拳是碰到的,冷不丁发现的,意外相逢的,而且永远天外有天。
打形意拳,会觉得自己渺小,人在高山大海前也会自感渺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高峰坠石、浪遏飞舟——这种天地间的惊人之举,在形意拳中都有。
大自然里有的,形意拳里都有——这是真话,王羲之是书圣,他说自然里有的书法里都有,圣人是这样见识的,我们凡人也能体会出一点点。
书法写在纸上,是有迹可循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无迹可循的拳?这不是玄谈,是最基本的拳理,是我们的起点。
经络不能乱想乱串,乱动心,就把身体串坏了。不要一上来就串经络,我们只作六个方向,不东扯一条线西钻一个眼,我们是作出一个空间。
没那么繁难,轻重、水火、风雷六个字就可以练功夫,可以一直练下去——这是以功夫从《易经》中验证出来的道理。
十年寒窗出一个读书人,七代出一个贵族,三百年出一个戏子。大戏子被称为“妖精”,的确如此,能惊天动地,能颠倒众生。他有绝顶聪明,一个意象很快就抓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身上就有什么——这便是习武的资质了。
我们收徒弟,要在天才戏子中再挑选,没有也没办法,宁缺毋滥。得一个好徒弟,真是祖师爷显灵了,不衰你这一脉。
什么是时间?天上的星星就是时间。看风水,是用地形来改变时间,把好运的时刻催发出来,把厄运的时候拆散了,厄运就平淡了。任何事都有好坏,风水只是把好
时候集中,变大好事,把坏时候打散,变小不如意。
这里面的道理很深刻,练形意的人通过练拳,渐渐地就感知天命了,那些学问不用刻意去学,自己想想,就能明白个大概。
形意进入了高功夫,必定慈眉善目。什么是慈悲?这个人感知了天命,思维和常人拉开了距离。什么是悟性?悟性就是感天感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贯通在自己身上。
形意拳到了高级阶段,没有具体功法了,都是谈天说地。有的老拳师不识字,生活范围窄,但一谈起拳来,也是天南地北的,令人感到很奇怪,他怎么知道的?但他就是知道了。
形意拳不是人教得,是天教的。我下象棋总能赢,别人说我算路深,其实我一步都不算,全是想当然,这是练形意拳得来的益处。[DISABLELBCOD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陈新华
|
2006-2-26 14: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好
关于这些皆在神的把握。这内容太多了。如何做到诸法如一。皆在于心。如何磨出一个真心。都在不言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