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在中医诊治中多数可治愈

[复制链接]
查看1188 | 回复2 | 2005-8-3 17: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血病”是现代医学命名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预后不良,令人可畏。但此病名在中医学中并没有。根据现在“白血病”在临床表现的症状上,也变症百出。一般常见的是低烧不退,或时热时不热,或浑身无力,或面色憔悴苍白,或偶伤而血出不止…等等;中医对疾病定病,通俗的讲就是所病的脏腑及经络、或病灶已有特症为病名。《黄帝内经》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具体这里又分六经病与杂病两大类。一般地说病在六经为表病。邪气积久不传变、病灶固定的为杂病。所有这些都会出现“白血病”的症状。但诸多症状并非都是绝症。
“白血病”至所以令人可畏,多数是其人因误治或病人不慎盲目服药、食饮不节、虚劳诸多因素使邪气入于血分而导致。最后其人阴血虚竭,虚阳外越成为关格症,进而阴阳分离而死亡。这其中,有病变恶化迅速与病传缓慢之别。那么,为什么在中医学中多数可治能愈呢?
祖国医药学中有“五实与五虚死者,病传遍五脏不再传经…。凡此者死”。所以尽管患得“白血病”五脏气血尚实,胃气尚存。则不死。不仅于此,无论何病,只要正气不虚,真脏脉症不见者,都应该能治愈。现就以“白血病”临床表现发热、无力、面色憔悴苍白等症状为例,来谈谈治疗的原则方法。
首先,对“白血病”进行分类,《黄帝内经》曰:“善诊者先断阴阳,中医分类,虚症与实症。虚者正气虚,实者邪气实。所以“白血病”也分虚症与实症两类。这里的虚与实,是表现出来的症状而言,并非虚症就只是病为虚病,实症就没有气血虚。由于此,其虚症多为中风而为。实症多为寒邪聚结所得。
由中风而患“白血病”者,此在治疗上主要以调气血除风为主。其分为风邪在表,以发越为治,采取清之,散之,解肌,或利小便,表里双解等治法。若风邪入里,消耗阴液。此时则要益阴清热为主治。再若风邪积久而出现了下虚上盛之厥逆症状,则要以救逆回阳之举。挽回危殆。总之,具体病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病机、病因、症状及其人气之多少、形体盛衰而治病求本,对症施治,才能治愈其病。
那么,因伤于寒而患得“白血病”者,在治疗上与因中风而患此病的人区别可谓大矣。寒邪伤人营血,较中风为甚。所以在治疗上,采取以温里散寒,温中破郁散结为主治。寒邪在表者,要发散寒邪,寒邪入于里则要温中、通痹、散寒、破郁等法配伍治疗。若寒邪入于里形成关格症,生命处于危殆,则要回阳救逆为主。这在具体治疗中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病机、病因、症状及其人气之多少、形体盛衰而治病求本,对症施治,才能治愈其病。
以上是我在长期临病治疗中的体会。也是我认为中医对“白血病”诊治的原则。“白血病”是不正之气侵人肌体,积久成疾形成的。所以,在诊治上应该以防为主,《黄帝内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在病尚未形成之前,进行阴阳调理,不至于到了成了病才治。岂不晚之晚矣。
曲沃县万当中医堂主治医师:宋若杰
pletchernhf | 2014-4-30 17: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向肥妓 | 2014-4-30 21: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溜溜的黑野猪和你的小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