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病中的温疟病之诊

[复制链接]
查看1220 | 回复1 | 2005-8-3 17: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之疟疾,由外邪之入,每伏于半表半里,其入于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故其状有寒热往来,其主以少阳,谓兼他经证则有之。谓不涉少阳则无是理也。仲圣曰,疟脉自弦,正以脉之数迟小紧浮大之象,无定论矣。但必兼弦象,弦为少阳之脉。夫邪犯少阳,与卫气并居,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邪得阳则外出,得阴则内薄。内外相搏,是以日作,若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气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又曰以饮食消息止之者,盖久病以养正为先也;疟者,少阳之邪,弦者,少阳之脉,有是邪则有是脉,然之舍,固在半表半里之间,而之气,则有偏多偏少之异,故其病有热多者,有寒多者,有里多而可下者,有表多而可汗可吐者,有内从热出而不可以药散者,当各随其脉而施治可也。内经曰,温疟者,其病得之冬季,其人中于风寒,邪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天,自然界的阳气大发,而藏于骨髓之中的邪气不能自出,因遇热,其热者,有自然界之大热,因其人劳有所用力之热,热烁津液、阴血或脑髓,则肌肉消,腠理开而发泄,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外,如是者,阴虚而阳盛,故热矣。等其体热减衰则邪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所以症状出现先热后寒,此病名曰温疟;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温疟,因未及于两阳合邪,即少阳与阳明经两阳合搏故为两阳。所以此病不作为瘅疟,瘅疟则邪在心,故少气烦冤,此之温疟为少阳之变,病在表及手少阳三焦,故仍属于阳分,故曰温。邪在表则卫气虚,热在里者,此处在三焦水道,壅郁阻塞故此处阳盛发热。
fcxmo | 2014-5-1 08: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