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会员之家
›
怎样看中医现代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怎样看中医现代化
[复制链接]
1585
|
1
|
2004-6-25 12: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现代化”这个词,中医界同仁已太熟悉了。然而,要阐述它的内涵,却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中医现代化要“化”成个什么样子?标准是什么?以前,我们过多地从理论上去探讨,忽略了对现实的分析,所以对中医现代化的认识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最近有学者提出,中医现代化要从市场需求去研究,现代市场的需要就是中医现代化的目标。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医现代化比较现实的轮廓。中医作为医学的一个门类,其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即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因此,它被人们关注的几个关键点和西医学基本相似,即疗效、服用、安全等问题是否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求。如果这几个主要问题离人们的要求还很远,则说明中医的现代化程度还很低;如果这几个主要问题离人们的要求已很近,说明中医现代化已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如果这几个主要问题充分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求,就可以说基本达到了中医现代化。我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判断中医现代化的比较现实的粗线条的标准。那麽现代人对中医这几个主要问题的需求是怎样的呢?中医的现状离这个需求又存在多大距离呢?我想从现代人对中医需求的角度去勾画一下中医现代化的雏形。
一、疗效需求
疗效是人们对医学的基本需求,中医也不例外。中医的疗效是有目共睹的,中医之所以能够伴随历史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历二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治法和疗效始终被历代社会所需要。中医的优势在于它治病极少破坏人体的结构,而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机能状态去恢复人体的异常。这种以人为本、整体调节的治病观念,不仅是过去,也是现代人们非常乐于接受的,尤其符合中华民族的精神需求。中医独特的治法和疗效是人们所需要的是事实,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也是事实,可以说,离现代人们需求的距离还很大。就疗效而言,大家看法比较一致,也是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大致有三:
一、是疗效来的比较慢。虽然现在中医开始注重研究疗效快的新剂型,但是普遍的用药方法和疗效还是与传统的差异不大。尤其是对急症的治疗,与西医比较,中医还是有明显距离的。临床急症处理重西医轻中医的事实足可以说明这一点。
二、是疗效重复性差。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很讲究辨证的,每一个处方都是对应一个证型的,如果辨证不精,那么疗效就差,甚至没有疗效。每一个中医个体的水平可因其临床经验的丰富与否和辨证水平的高低而不同。所以,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可因医者个体水平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此患者的疗效为什么不能在彼患者身上重复的原因。当然患者个体差异也是疗效不一的原因之一,但是根本的原因还是辨证不精造成的。疗效重复性差,就会给人一种效果不稳定的感觉,就会影响现代人们对中医的需求。
三、是疗效证据不充分。现代人对疗效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症状的改善,而且要了解病理指标的恢复情况,如果我们只是从中医理论上对疗效进行解释,而缺少现代医学指标的说明,很多病人已不能满足,甚至影响到他们对疗效的信任。也就是说,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仍然仅从阴阳变化的传统理论去阐释疗效,则有疗效证据不足之嫌。特别是随着人们文化层次普遍提高,人们对疗效的知情需求越来越高,如果缺少现代理化指标的说明,疗效的真实性已难以被人接受。
二、服用需求
服用药物,对患者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药物服用不方便,就一定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病需求。中医目前应用的药物还是以汤剂为主,其煎煮带来的麻烦自不待言。服用是否方便,其实也包括了携带是否方便的问题。中医由于受辨证用药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一位患者的用药都能达到成药化,即便是成药化,有些成药因体积太大仍然不便于携带。有人曾讲,要想使中药服用现代化,首先要使中医饮片现代化。据报道已有学者在对现代饮片进行研究,即用中药的有效成分来代替传统饮片。
用有效成分来组方,药物不仅因体积变小而便于携带,同时也会省去煎煮的麻烦。但是,有效成分提取是有相当难度的,同时有效成分配伍组方与传统饮片相比也会有很大差异的,另外还要面临一个如何用中医理论指导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是中药现代化需要克服的。
从目前临床来看,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就是因为中药的服用不方便而放弃了寻求中医治疗的想法。
从现在中药市场上看,中药成药实际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真正算得上疗效过硬的产品还是极少数。个人以为,目前影响中成药疗效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厂家为了自己药品能够占有较大的市场,而过于夸大了药品的作用和适应症,很多药品只标明适应于什么病而较少说明适应于什么证型,这是有违辨证论治法则的,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满足现代人服用中药的需求,药品一定要细化,力求达到药证准确对应。
三、安全需求
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人们的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日前曾有权威媒体报道,因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其严重性仅次于抗生素。不管这种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至少它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药也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以后人们在应用中药的时候,一定也会在关心它的疗效的同时去关心它的不良反应。
我们许多的传统中成药就很少标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不对这些药物进行完善,可能就会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需求。从中药整体而论,由于它的科技含量较低,药物成分的可检测性太差,因而很难确定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中药药品出口难的症结恐怕也在于此。
现在中医界对中药的现代研究存在明显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对中药成分的研究争论一至未停止过。有人认为,二千年来中药就是这样用,也未见到它的不良反应在哪里。其实,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就是有不良反应,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是药物造成的。时代进步了,人们的要求提高了,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与时俱进,不去发展和提高,就难免被市场冷落。
以上粗略分析可以看出,中医是现代人需要的,但是离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还确实存在相当差距。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近完成的《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中指出:农民选择愿意看中医的比例比1988年时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慢性病患者就诊中医的比例从原来的2/3变成现在的38.34%。另据前国家经贸委统计:中医行业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中药的出口创汇已经连续十年徘徊在5亿元上下,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仅为5%。这一严峻的现状深刻提示,中医在医药市场上已存在严重的需求不足。换一句话说,中医离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现在国家已经把“中医现代化”写进了《中医药条例》,我们不要再在中医要不要现代化问题上去争论了,要紧的是围绕着现代人的需求去发展中医,提高中医。寻求政策保护,只能扶持一时,从长远生存发展计,走出困境还是要靠自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天气不错pga
|
2014-4-20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荆山浮屠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