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方药
订阅

方药

下级分类:  中药|方剂
臭常山
臭常山 【别名】 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 【来源】 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 【性味】 苦、辛,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 ...
分类:    2015-12-18 08:46
加味流气饮
加味流气饮 【处方】 川芎、麻黄、甘草、肉桂、干姜、半夏、茯苓、枳壳、白芷、厚朴、芍药、陈皮、苍术。 【功能主治】 足发背。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分类:    2015-12-18 08:46
加味六君汤
加味六君汤 目录 “加味六君汤”在《金鉴》卷四十六 “加味六君汤”在《叶氏女科》卷二 “加味六君汤”在《辨证录》卷七 “加味六君汤”在《医学集成》卷二 “加味六君汤”在《医略六书》卷十八 《金鉴》卷四十六 ...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蒿
臭蒿 【拼音名】 Chòu Hāo 【别名】 牛尾蒿、海定蒿 【来源】 药材基源: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全草,阴干。 【原形态】 臭蒿 一年 ...
分类:    2015-12-18 08:45
加味六君子汤
加味六君子汤 目录 “加味六君子汤”在《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加味六君子汤”在《济阳纲目》卷三十九 “加味六君子汤”在《古今医鉴》卷五 “加味六君子汤”在《寿世保元》卷二 “加味六君子汤”在《济阳纲目》卷 ...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黄荆
臭黄荆 目录 “臭黄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臭黄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黄荆 【拼音名】 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 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 【来源】 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臭 ...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黄荆根
臭黄荆根 目录 “臭黄荆根”在《*辞典》 “臭黄荆根”在《中华本草》 《*辞典》:臭黄荆根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 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9~10月采 ...
分类:    2015-12-18 08:45
加味六皮煎
加味六皮煎 【处方】 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生姜皮、木瓜、橘皮、姜黄、灯草。 【功能主治】 产后肿满,腰以下更甚,而无光泽,小便短少者。 【用法用量】 以水2盏,煮取1盏,温服。 【摘录】 《产科发 ...
分类:    2015-12-18 08:45
加味六神汤
加味六神汤 【处方】 橘红、半夏、胆星、菖蒲、茯神、旋覆、川贝、玉金。 【功能主治】 痰郁胸中,清气不升,经脉壅遏,遂成漏下者。 【摘录】 《顾氏医径》卷四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黄荆叶
臭黄荆叶 目录 “臭黄荆叶”在《*辞典》 “臭黄荆叶”在《中华本草》 《*辞典》:臭黄荆叶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 Chòu Huánɡ Jīnɡ Yè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 ...
分类:    2015-12-18 08:45
加味六神通解散
加味六神通解散 【处方】 麻黄、甘草、石膏、黄芩、滑石、苍术、川芎、羌活、细辛。 【功能主治】 时行3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捶法,入豆豉1撮,葱白2茎,水煎, ...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黄荆子
臭黄荆子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 Chòu Huánɡ Jīnɡ Zǐ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 【原形态】 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灌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时多柔 ...
分类:    2015-12-18 08:45
加味六味地黄汤
加味六味地黄汤 【处方】 熟地2两,山药8钱,山萸8钱,丹皮6钱,泽泻1钱,白茯苓3钱,人参1两,麦冬1两,黄耆5钱。 【功能主治】 肠痈,小腹痛甚,淋沥不已,精神衰少,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夜 ...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黄皮
臭黄皮 【别名】 臭麻木、假黄皮、五暑叶 【来源】 芸香科黄皮属植物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阴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行气利湿, ...
分类:    2015-12-18 08:45
臭藿香
臭藿香 【别名】 鸡冠香薷、相思草、瞌睡草 【来源】 唇形科臭藿香Elsholtzia cristata Will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辛,微凉。 【功能主治】 祛风热,散寒湿,止呕吐。主治黄疸,淋病,湿 ...
分类:    2015-12-18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