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三、拟用诸法
(一)培中泻木法 『方歌』 培中泻木治伏气,飧泄洞泄与风痢。 苓术芍草吴茱萸,陈防姜炭荷叶蒂。 『药物』 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茯苓、甘草、炮姜、吴萸。 『方解』 此方是治伏气飧泄、洞泄之主方,术、芍、陈 ...
分类:    2015-12-9 21:40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草窗痛泻方 『主治』腹痛便泻不止。 『药物』白术、白芍、陈皮、防风。久泻加升麻。 『服法』煎服。 胃苓荡 『主治』中暑伤湿,腹痛泄泻。 『药物』猪苓、茯苓、白术、泽泻、肉桂、厚朴、苍术、陈皮、甘草。夹食者加 ...
分类:    2015-12-9 21:40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一、概述
夏伤于暑,是指夏季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暑邪伤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伤暑者,静而得之称为阴暑,动而得之称为阳暑;冒暑者,较 ...
分类:    2015-12-9 21:40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二、分述
(一)伤暑 伤暑有阴阳之别。阴暑:由于天气炎热,纳凉广厦或扇风过长,为静而得之之阴暑也。其脉浮弦有力或浮紧,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痛而心烦,大热无汗。此为阴寒所逼,周身阳气不得升越。宜用辛温解表法去 ...
分类:    2015-12-9 21:40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三、拟用诸法
(一)辛温解表法 同卷一 (二)清凉涤暑法 同卷三 (三)祛暑解毒法 『方歌』 祛暑解毒毒郁身,烦热赤肿刺如针。 黄连银翘滑半草,参叶茯苓豆衣增。 『药物』 茯苓、制半夏、滑石、甘草、参叶、黄连、银花、连翘 ...
分类:    2015-12-9 21:40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四 夏伤于暑大意-四、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
藿香正气散 『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之气皆可增减用之。 『药物』藿香、紫苏、白芷、桔梗、腹皮、厚朴、陈皮、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加姜枣。 『服法』煎服 六合 ...
分类:    2015-12-9 21:39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一、概述
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痎:同皆。痎疟:泛指疟之总称。亦有谓:"夜病为痎,昼病为疟。")。是谓夏令伤于暑邪,甚者即患暑病,微者则舍于营,复感秋气凉风,与卫并居,则暑与风凉合邪,而成痎疟矣。疟之为 ...
分类:    2015-12-9 21:39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二、分述
(一)风疟 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金匮要略》谓:"风疟,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是同长夏先受阴暑,至秋感风而发。然有暑无风惟病暑,有风无暑惟病风,必风暑合邪,始成疟病。但症有攸分,不可 ...
分类:    2015-12-9 21:39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三、拟用诸法
(一)清宫捍疟法 『歌括』 清营捍疟治暑疟,恶寒壮热引饮渴。 芩翘竹叶青皮贼,扁衣瓜翠青蒿酌。 『药物』 连翘、竹叶、扁豆衣、青蒿、木贼草、黄苓、青皮,加西瓜翠衣。 『方解』 主治暑疟恶寒壮热,口渴引饮。暑 ...
分类:    2015-12-9 21:39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四、备用成方(计十六方)
小柴胡汤 『主治』伤寒少阳症,往来寒热,口苦耳聋,胁痛脉弦,疟发寒热,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等症。 『药物』柴胡、半夏、黄苓、人参、甘草。加姜枣。 『服法』煎服。 景岳木贼煎 『主治』疟疾形实气强,多湿多痰 ...
分类:    2015-12-9 21:39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一、概述
土寄四季之末,四时皆有湿气。经谓:"秋伤于湿"。盖以大暑至白露,正值湿土司权故也。湿之为病有六,即:伤湿、中湿、冒湿、湿热、寒湿、湿温是也。伤湿有表里之分。表湿,由于居湿涉水,雨露沾衣,从外而受。里 ...
分类:    2015-12-9 21:38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二、分述
(一)伤湿 伤湿有表里之分,伤于表者,因于居湿涉水,雨露沾衣,其湿从外而受,束于肌壳。症见头胀而痛,胸闷,苔白滑,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酸,小便清长,脉浮缓或濡,此皆湿伤于表之症也。治以辛散太阳法去桂 ...
分类:    2015-12-9 21:38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三、拟用诸法
(一)宣疏表湿法 『方歌』 宣疏表湿首如裹,遍体不舒肢懈堕。 秦艽防风苍术草,藿香陈皮姜砂壳。 『药物』 苍术、防风、秦艽、藿香、陈皮、砂仁壳、甘草、加生姜。 『方解』 此治冒湿之法。君以苍术、防、秦,宣疏 ...
分类:    2015-12-9 21:38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六 秋伤于湿大意-四、备用成方(计十二方)
桂苓甘露饮 『主治』统治湿温湿热。 『药物』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肉桂、滑石、石膏、寒水石。 『服法』煎服。 松峰达原饮 又叫达原饮。有知母、黄芩、无黄柏、栀子、茯苓。 『主治』治湿热盘踞膜原。 『药物』 ...
分类:    2015-12-9 21:38
时病论歌括新编-卷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一、概述
六气之中,湿气在秋。经谓:"秋伤于湿"。盖湿土之气,内应乎脾,脾土受湿,不司运化,内湿酿成痰饮,上袭于肺,而成咳嗽者,名曰痰嗽。治宜理脾为主,渗湿为佐。如由秋末伤燥,至冬燥气内侵乎肺,肺失清降而作咳 ...
分类:    2015-12-9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