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儒门事亲-卷五-蛇虫所伤五十七
夫犬咬蛇伤,不可便贴膏药及生肌散之类,谓毒气不出也。《内经》曰:先治内而后治外,可也。当先用导水丸、禹功散,或通经散,泻十余行,实时痛减肿消。然后用膏药生肌散敷贴,愈。此是先治内而后治外之法也。
分类:    2015-12-7 21:22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五)治痰饮方-2.理痰汤
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生芡实(一 ...
分类:    2015-12-7 21:22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五)治痰饮方-3.龙理痰汤
治因思虑生痰,因痰生热,神志不宁。 清半夏(四钱)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生赭石(三钱,轧细) 朴硝(二钱)黑芝麻(三钱,炒捣) 柏子仁(三钱,炒捣) 生杭芍(三钱) 陈皮(二钱) 茯苓 ...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五)治痰饮方-4.健脾化痰丸
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饮食,以至生痰。 生白术(二两) 生鸡内金(二两,去净瓦石糟粕) 上药二味,各自轧细过罗,各自用慢火焙熟(不可焙过),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白术为健补脾胃之主药,然土 ...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五)治痰饮方-5.期颐饼
治老人气虚,不能行痰,致痰气郁结,胸次满闷,胁下作疼。凡气虚痰盛之人,服之皆效,兼治疝气。 生芡实(六两) 生鸡内金(三两) 白面(半斤) 白沙糖(不拘多少) 先将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轧细,过罗。再将 ...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五)治痰饮方-6.治痰点天突穴法
(附:捏结喉法、明矾汤、麝香香油灌法) 点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针灸者,大抵知之。而愚临证体验,尤曲尽点法之妙。穴在结喉(颈间高骨)下宛宛中。点时屈手大指(指甲长须剪之)以指甲贴喉,指端着穴,直向下用力( ...
分类:    2015-12-7 21:21
儒门事亲-卷四-虚损二十八
夫病患多日虚损无力,补之以无比山药丸则愈矣。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六)治肺病方-1.黄膏
治肺有劳病,薄受风寒即喘嗽,冬时益甚者。 生箭 (四钱) 生石膏(四钱捣细) 净蜂蜜(一两) 粉甘草(二钱细末)生怀山药(三钱细末) 鲜茅根(四钱,锉碎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钱代之) 上药六味,先将黄 、石膏、茅 ...
分类:    2015-12-7 21:21
儒门事亲-卷四-上喘中满二十九
夫上喘中满,醋心腹胀,时时作声,痞气上下,不能宣畅。叔和云:气壅三焦不得昌是也。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次用导水禹功,轻泻药三、五行;不愈,更以利膈丸泻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滞;后服平胃散、五苓散、益元 ...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六)治肺病方-2.清金益气汤
治 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生黄 (三钱) 生地黄(五钱) 知母(三钱) 粉甘草(三钱) 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川贝母(二钱去心) 牛蒡子(三钱炒捣) 一妇人,年四十,上焦 ...
分类:    2015-12-7 21:21
儒门事亲-卷四-一切涎嗽三十
夫富贵之人,一切涎嗽,是饮食浓味,热痰之致然也。先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人参散、通圣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参半夏丸,以之化痰也。大忌酸咸油腻生硬热物也。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六)治肺病方-3.清金解毒汤
治肺脏损烂,或将成肺痈,或咳嗽吐脓血者,又兼治肺结核。 生明乳香(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粉甘草(三钱) 生黄 (三钱) 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 牛蒡子(三钱炒捣) 贝母(三钱) 知母(三钱) 三七(二钱 ...
分类:    2015-12-7 21:21
儒门事亲-卷四-咳嗽三十一
夫贫难之人咳嗽,内外感风冷寒湿之致然也。《内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可服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之类则愈矣,忌法同前。
分类:    2015-12-7 21:21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六)治肺病方-4.安肺宁嗽丸
治肺郁痰火及肺虚热作嗽,兼治肺结核。 嫩桑叶(一两) 儿茶(一两) 蓬砂(一两) 苏子(一两炒捣) 粉甘草(一两) 上药五味为细末,蜜作丸三钱重,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肺脏具 辟之机,治肺之药,过于散则有 ...
分类:    2015-12-7 21:20
儒门事亲-卷四-咳逆三十二
夫男子妇人咳逆,俗呼曰呃忒,乃阴阳不和也。乃伤寒亦有咳逆者,并可用既济散治之。忌寒热物,宜食温淡物,以养胃气耳。
分类:    2015-12-7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