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疳
万密斋治朱氏子,年七岁,脾胃虚弱,食多则伤,食少则困,形瘦面黑。医者因其伤食,则与枳术保和丸以消导之。因其困倦,则与参术茯苓丸以补之。时补时消,精神日瘁,将成疳矣。万曰∶脾胃素虚,不能消谷,故食易伤也 ...
分类:
续名医类案
2015-12-10 22:42
寓意草-为顾枚先议失血证治并论病机
顾枚先年二十余岁。身躯肥大。平素嗜酒。迩来鳏居郁郁。壬午孟夏。患失血证。每晚去血一二盏。至季夏时。去血无算。面色不见憔悴。肌肉不见消瘦。诊其脉亦不见洪盛。昼夜亦不见寒热。但苦上气喘促。夜多咳嗽。喉间窒 ...
分类:
寓意草
2015-12-10 22:42
孙文垣医案-卷四\新都治验-何洗心虚寒肾泄
善易数者何洗心,每饮食稍冷, 粥或稀,必作胀泻,理脾之剂历试不瘳,就予诊之。 左三部皆濡弱,右寸亦然,关滑尺沉微,此下元虚寒所致,法当温补。以补骨脂、杜仲、菟丝子各二钱,山茱萸肉、人参、山药各一钱,白茯 ...
分类:
孙文垣医案
2015-12-10 22:42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肿胀
小儿腹痛体瘦,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呕利撮口,此脾上虚而寒水所侮也。若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睛光,或多睡恶食,或大便酸臭,此积病也。若腹胀而闷乱喘满者,实也。若不闷乱者,脾虚也。 ...
分类:
续名医类案
2015-12-10 22:42
寓意草-面论顾季掖乃室奇证治之奇验
顾季掖乃室。仲夏时。孕已五月。偶尔下血。医以人参阿胶勉固其胎。又经一月。身肿气胀。血逆上奔。结聚于会厌胸膈间。食饮才入。触之痛楚。转下甚艰。稍急即连粒呕出。全如噎证。更医数手。咸以为胎气上逼。脾虚作肿 ...
分类:
寓意草
2015-12-10 22:42
一得集-卷中医案-详论俞姓咳嗽误治致剧原因
武林丰乐桥华光巷俞姓者。年五十余。患湿邪内蕴。初冬微感风寒。咳嗽气逆。延湖南医士治之。重用麻黄、干姜、石膏三味。连服六七剂。而腹胀甚。改用商陆、甘遂。大戟、牵牛硬下。初服似稍宽快。久之其胀愈甚。至新正 ...
分类:
一得集
2015-12-10 22:42
一得集-卷中医案-霍乱症治验八条
丙戌秋。定海霍乱盛行。有用雷公散纳脐灸者。百有一活。鲍姓妇年三十许。亦患是症。泻五六次。即目眶陷而大肉脱。大渴索饮。频饮频吐。烦躁反复。肢厥脉伏。舌苔微白而燥。舌尖有小红点。余曰。此暑秽之邪。伏于募原 ...
分类:
一得集
2015-12-10 22:41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癖积
龚子才治小儿患痞癖,服槟榔、蓬术、枳实、黄连之类,痞益甚。曰∶此脾经血虚痞也,不可克伐,遂用六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耗惫,脾胃损伤,气血干涸,肢体羸瘦,面色瘦黄,肚大青筋,身热自汗,喘急气促,泄泻腹胀 ...
分类:
续名医类案
2015-12-10 22:41
寓意草-面论姜宜人奇证与交肠不同治法迥异
姜宜人得奇证。简本草经疏治交肠用五苓散之说。以为神秘。余见之。辨曰。交肠一证。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专为通前阴而设也。若此证闭在后阴。二便俱从前阴而出。拟之交肠。诚有似是实非者。 ...
分类:
寓意草
2015-12-10 22:41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虫
万密斋治王氏子,善食,尝病腹痛,乃虫痛也,用安虫丸服之。三日后,取下一虫甚异,约长一尺,身赤色,大如 。令持两头牵之,长可丈余,其形如线,放下依旧短缩,此虫母也,以火焚之而愈。 胡氏子尝腹痛,万诊之曰∶ ...
分类:
续名医类案
2015-12-10 22:41
寓意草-治陆令仪尊堂肺痈奇验
陆令仪尊堂。平日持斋。肠胃素枯。天癸已尽之后。经血犹不止。似有崩漏之意。余鉴姜宜人交肠之流弊。急为治之。久已痊可。值今岁秋月。燥金太过。湿虫不生。无人不病咳嗽。而尊堂血虚津枯之体。受伤独猛。胸胁紧胀。 ...
分类:
寓意草
2015-12-10 22:41
一得集-卷中医案-霍乱绝症三条
定邑状元桥恒三油坊伙友。家在慈 北乡。相去三百余里。舟楫往返。须三日。予因其肢厥脉伏。舌白苔浓。上如腻粉。目瞪神昏。面色黧黑。且多油汗。辞不与治。他医以参、附、干姜、倭硫黄、吴萸、术、草、茯苓等治之。 ...
分类:
一得集
2015-12-10 22:41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吐蛔
张景岳治胡氏子,三岁,因饮食不调,幼科以清火化痰等剂,损其胃气,反致呕吐溏泄,复与清利,遂致吐蛔。初止数条,渐至数十条,细如灯草,甚至成团搅结而出,早晚不绝,所下者亦如之,羸困已极。因与温胃饮二三剂, ...
分类:
续名医类案
2015-12-10 22:41
也是山人医案-嗳气
蔡(三五)胃衰。胸膈不爽。嗳气呕恶。此属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舍理胃阳无别法。 人参(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一钱) 旋复花(一钱) 新会皮(一钱) 茯苓(三钱) 钉头代赭(三钱) 洪(四八)嗳气不 ...
分类:
也是山人医案
2015-12-10 22:41
一得集-卷中医案-中风瘫痪治验
杨慎斋年四十许。素鸠酒。一日正午饮。忽杯落于地。家人急扶进床。急召余诊。目合神昏。面赤如朱。牙关紧闭。鼻息如雷。痰涎上壅。脉洪大而数。急用针刺百会。及眉心。颊车。挖开牙关。连灌以至宝丹三粒。方用羚羊角 ...
分类:
一得集
2015-12-10 22:41
1 ...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