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述作类-粥油益阴有殊功
粥油者,乃煮粥甫熟时所成之稠汁也。下自孩童,上至耄耋,无不食之屡矣。至其益阴之功,则知之者鲜也。夫米为养生首要之物,而粥油为米中之精华,其功用已不待言。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论粥油甚详,其文曰:“余治 ...
分类:    2015-12-10 22:14
邵兰荪医案-卷三-呕吐噎格
安昌杨(妇) 血虚气滞,湿热盘踞,肝逆犯胃,每癸来心泛,脉濡,腹满带下。故宜和肝调经。 大腹绒(三钱) 庵 子(钱半) 佩兰(二钱) 浓朴(钱半) 仙半夏(钱半) 茯苓(四钱)丹参(二钱) 玫瑰花(五朵) 香附 ...
分类:    2015-12-10 22:14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不食
张 脉虚缓,不食不饥,形寒浮肿。(胃阳虚) 人参 生益智 广皮 半夏曲 茯苓 生白芍 煨姜 杨(氏) 胃伤恶食,络虚风动浮肿,先与荷米煎。 人参 新会皮 檀香泥 炒粳米 炒荷叶蒂 潘 不饥不食,假寐惊跳,心营热入,胃 ...
分类:    2015-12-10 22:13
孙文垣医案-卷五\宜兴治验-程石洲乃眷因产难子死忧闷小腹有块作痛复因多食圆眼腹益大 ...
程石洲乃眷因产难子死,忧闷,小腹有块作痛,下午发热不思饮食。次早诊之,脉右大于左者三倍且数。与芎归汤加糖球子、泽兰叶、肉桂。次日下午腰腹胀痛。诘之,晌午食圆眼一斤矣,从此小腹渐胀,大便三日未行,早晨鼻 ...
分类:    2015-12-10 22:13
名医类案-卷十二-胎晕
江篁南治一儿,产数日,常昏晕,一日五六见,医作惊风治,不效。江以大补气血之剂,浓煎汤喂之,并饮乳母,多服,渐减而愈。
分类:    2015-12-10 22:13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述作类-虚劳初探
虚劳一症为虚损劳伤、久虚不复之病,自古以来即属难治之疾。今时医药进步、生活安定,此病似已少见。其实典型之虚损症虽不常有,而诸多慢性而迁延难疗之病,无不涉及损途。如久治不愈之慢迁肝、肾病综合征、慢性尿毒 ...
分类:    2015-12-10 22:13
邵兰荪医案-卷三-脘痛
安昌徐(妇) 血虚气冲,腰腹痛,带下,背板,脉沉弦,脘中偶痛。宜养血、和胃、平肝。 归身(二钱) 生牡蛎(四钱) 炒杜仲(三钱) 川楝子(二钱) 茯神(四钱) 草蔻(一钱)小胡麻(三钱) 玫瑰花(五朵) 仙半 ...
分类:    2015-12-10 22:13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肠痹
张 食进脘中难下,大便气塞不爽,肠中收痛,此为肠痹。(肺气不开降) 大杏仁 枇杷叶 川郁金 土瓜蒌皮 山栀 香豉 夏(二十) 食下A1J8胀,旬日得一更衣,肠胃皆腑,以通为用,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 ...
分类:    2015-12-10 22:13
孙文垣医案-卷五\宜兴治验-吴鹤洲先生太夫人八十六原有痰火大便日三四行夜两起肠鸣脐 ...
吴鹤洲先生太夫人,年八十六,素有痰火,大便一日三四行,一夜两起,肠鸣,脐腹膨胀,脉三四至一止,或七八至一止,诸医不知温补,妄以平胃散加黄连、山楂、白芍一切苦寒之剂投之,克伐太过,因致腹疼。顾不咎其误, ...
分类:    2015-12-10 22:13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述作类-痨瘵试析
一、释名 古医籍中,痨瘵亦作劳瘵。盖本病每以虚损劳伤为其病理基础,故昔贤常用“劳”字,余则以本病必有痨虫传染,且已形成独立病名,为与虚损、劳伤区别故,选用“痨”字为名。本病于古籍中名称特多,如飞尸、鬼 ...
分类:    2015-12-10 22:13
名医类案-卷十二-脐风
枢密孙公抃,生子数日,患脐风,已不救,家人乃盛以盘合,将送诸江。道遇老媪曰,儿可活。即与俱归,以艾灸脐下,即活。《青箱记》 江应宿曰,凡儿脐风,须看牙龈有水泡。点如粟粒。以银针挑破出污血,或黄脓少许而 ...
分类:    2015-12-10 22:13
邵兰荪医案-卷三-腹痛
渔庄沈 秋暑内逼,腹痛如绞,大便赤不爽,脉弦濡,舌赤,呕恶,防痢。(七月二十四日。) 藿香(钱半) 红藤(钱半) 炒银花(三钱) 仙半夏(钱半) 左金丸(八分) 广郁金(三钱) 滑石(四钱) 莱菔子(三钱) 省 ...
分类:    2015-12-10 22:13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述作类-大小肠脉诊部位辨
脉诊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 ...
分类:    2015-12-10 22:13
名医类案-卷十二-肾缩
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两肾缩。一医云:硫黄、茱萸研大蒜涂其腹,仍以菵草、蛇床子薰之愈。盖初受寒气而然也。《琐碎录》
分类:    2015-12-10 22:13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便闭
叶(二十) 阳气郁勃,腑失传导,纳食中痞,大便结燥,调理少进酒肉坚凝,以宣通肠胃中郁热可效。(大便闭郁热燥结) 川连 芦荟 莱菔子 炒山楂 广皮 川楝子 山栀 厚朴(姜汁炒) 青皮 又 热郁气阻,三焦通法。 杏仁 ...
分类:    2015-12-10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