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手太阴肺经五穴
一、少商(井穴) 部位 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证治 烦心善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 疟振寒。腹满唾沫。唇干引饮不下。膨膨。手挛指痛。寒栗鼓颔。喉中鸣。 针灸 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气。 ...
分类:    2015-12-9 20:56
针灸甲乙经-卷三 诸穴(总计六百五十四穴。单四十八穴,双三百零八穴。)-腹自幽门挟 ...
幽门,一名上门,在巨阙两傍各五分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五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一寸),灸五壮。 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五分(气府论注云:刺入一寸),灸五壮。 阴都,一名食 ...
分类:    2015-12-9 20:56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气血盛哀
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尽。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 ...
分类:    2015-12-9 20:56
宋本备急灸法-诸发等证-自缢
太仓公、孙真人救自缢死法云:凡救自缢者,极须按定其心,勿便截绳,当抱起解之。其心下尚温者,先用皂荚末吹入两鼻,用旧毡一片盖其口鼻,令两人用竹筒极吹两耳即活。又鹊法用梁上细尘少许,入四个竹筒内,一个令四 ...
分类:    2015-12-9 20:56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疗法-丹毒证治
陈飞霞曰:小儿赤游丹毒,皆由心火内壅,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其热如火,痛不可言,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自腹出四肢易治,自四肢入腹难治。治丹之法,用辛凉解表,使毒渐消,方可搽敷。 ...
分类:    2015-12-9 20:56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六-脑痛(脑风)
强间、治脑旋。(铜见头痛。)天柱、治头旋脑痛。明下云、疗头风脑重。目如脱。项。项强痛罔顾。玉枕、治脑风。疼不可忍。承灵、治脑风。头痛恶风寒。脑空、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目瞑心悸。发即为癫风引目眇。上廉、治 ...
分类:    2015-12-9 20:56
普济方·针灸-卷十七-难产
槐子(寒) 桂心(大热) 滑石(寒。大寒) 贝母(平。微寒) 蒺藜 子(温。微寒) 酸浆(平。寒) 蚱蝉 生鼠肝(平) 皂荚(温) 乌雄鸡肝 血(温) 马衔(平) 弓弩弦(平) 败酱(平。微寒) 榆皮(平) 蛇蜕(平 ...
分类:    2015-12-9 20:56
针灸甲乙经-卷三 诸穴(总计六百五十四穴。单四十八穴,双三百零八穴。)-腹自不容侠 ...
不容,在幽门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脉二寸,直两肋端相去四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八分。又云:下至太乙各上下相去一寸。) 承满,在不容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 ...
分类:    2015-12-9 20:56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一、商阳(井穴) 部位 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证治 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耳聋。寒热 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 针灸 针入一分。留一呼。右取左。 ...
分类:    2015-12-9 20:56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三、耐痛
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浓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 亦然。黑色而美骨者耐火 ,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 亦然。
分类:    2015-12-9 20:56
宋本备急灸法-诸发等证-急喉痹
孙真人、甄权治急喉痹,舌强不能言,须臾不治即杀人。宜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炷如绿豆大。根据图取穴。
分类:    2015-12-9 20:56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疗法-破伤风
陈飞霞曰:小儿或因跌仆,或刀斧破伤,风邪暗袭,伤处发肿,谓之破伤风。速宜治之,不然,则发痉矣。 内服疏风活血散,外以紫金锭涂之。 疏风活血散 治小儿破伤风,已痉未痉者。 全当归(二钱) 生地(一钱) 赤芍药 ...
分类:    2015-12-9 20:56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六-头旋(头重)
目窗、治忽头旋。(铜见目痛。)络却、治头旋耳鸣。天柱、治头旋。(见脑痛。)岐伯灸头旋。(见目眩。)申脉、治坐如在舟车中。(铜见腰脚。) 母氏随执中赴任。为江风所吹。自觉头动摇如在舟车上。如是半年。乃大 ...
分类:    2015-12-9 20:56
普济方·针灸-卷十七-产后腹痛
羊角(温。微寒) 大豆(平) 秦椒(生温。熟寒) 羚羊角(寒。微寒) 红蓝花(温) 干地黄(寒) 当归(温。大温) 豉(寒) 芍药(平。微寒) 地榆(微寒) 泽兰(微温)
分类:    2015-12-9 20:55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四、五逆
帝曰:余闻刺有五逆,曰病与脉相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二逆也。着脾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血 笃重,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五逆也 ...
分类:    2015-12-9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