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济阴纲目-卷之九\胎前门·下-大小便不通
大全云:妊娠大小便不通,由脏腑之热所致。若大肠热,则大便不通;小肠热,则小便不利;大小肠俱热,则大小便俱不通,更推其因而药之。 薛氏曰:前证若大肠血燥,用四物汤加条芩、桃仁;大肠气滞,用紫苏饮加杏仁、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折衷纂要-调经门-辨色论
(此篇熟究,调经之事至矣尽矣,幸毋忽之) 丹溪云: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随气流行于上下三焦之间,气清血亦清,气浊血亦浊。往往有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而痛者,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五 产后门-遗屎
〔薛〕产后遗屎,若脾肾虚弱,用还少丹,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虚寒加肉豆蔻、补骨脂,或四神丸。若脾肾虚寒,用八味丸兼四神丸,仍佐以前二方。 按:产后遗屎,乃肾气不固,宜五味子丸主之。(杂病泄泻。) 一产妇大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秘旨-卷四-子鸣
此症或云儿口含脐带上疙瘩。因母高举臂脱出。故啼。令母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仍令入儿口即止。 子鸣散 空房鼠窟前后土为细末。研麝香(一二厘) 入内。酒下二钱。 又方黄连煎汁呷。(上二方麝香开窍。黄连性寒。俱宜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秘要-卷三-经来如牛膜片
经来不止。兼下牛膜一样片色。昏迷倒地。乃血气结聚。变成此症。症虽惊人。却无事。服 朱雄丸 朱砂 雄黄(各一钱) 白茯苓(二两) 为末。水丸。姜汤下五十丸。
分类:    2015-12-8 22:39
济阴纲目-卷之九\胎前门·下-小便不通
(转胞) 大全云:妊娠小便不通,为小肠有热,传于胞而不通耳。若兼心肺气滞,则致喘急。陈无择云:妊娠胎满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若心肾气虚,清浊相干,则为诸淋;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转胞;若胎满尿出,名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折衷纂要-调经门-多少论
《准绳》云:妇人之病,咸因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治者不审,一例呼为经病,而不知阴阳偏胜之道,所以服药无效。盖阴气乘阳则包藏寒气,血不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冻,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五 产后门-淋
〔大〕产后诸淋,因产有热气客于脬中,内虚则起数,热则小便涩痛,故谓之淋。又有因产损气虚则挟热,热则搏于血,即流渗于胞中,故血随小便出而为血淋。淋者,淋沥之谓也。《三因》论曰:治诸产前后淋秘,其法不同,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秘旨-卷四-积聚
岐伯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故重身毒之。有故无损。亦无殒也。 香附海粉丸 醋煮香附(四两) 桃仁(去皮尖) 蛤粉(醋煮) 白术(各一两) 为末。面糊丸服。
分类:    2015-12-8 22:39
济阴纲目-卷之九\胎前门·下-子淋
大全云:妊娠小便淋者,乃肾与膀胱虚热,不能制水。然妊娠胞系于肾,肾间虚热,而成斯证,甚者心烦闷乱,名曰子淋也。 薛氏曰:前证若小便涩少淋沥,用安荣散;若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若服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下肉胞
经来不止。忽然下肉胞三五个。如鸡子大。其软如絮。用刀割开。肉似石榴子。其妇昏迷。亦不妨。用十全大补汤。五帖即安。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三钱) 黄 (三钱) 肉桂(六分) 川芎 川归 白芍(各钱(三片)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五 产后门-小便数
〔大〕夫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故也。 〔薛〕前证若因稳婆不慎,以致胞损而小便淋沥者。用八珍汤以补气血。若因膀胱气虚而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若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须补肺肾。一产妇小便频数,时复寒战,乃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折衷纂要-调经门-先期后期论
王子亨云: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由阴阳盛衰所致,审各经分治之。 按立斋云: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切要-卷六-胞衣先破
胞衣先破之由有二:或因母体素弱,气血两虚,胞衣故薄,儿身转动,随触而破。有因儿未转动,坐草或早,用力过多,以致胞破。如已破久,则血水干,产路遂涩,儿难下也。急用大剂加味芎归汤,加熟蜜一两助气,而兼润滑 ...
分类:    2015-12-8 22:39
女科秘要-卷三-经来吊阴痛不可忍
此症有两条筋。从阴吊至两乳疼痛。身上发热。服川楝汤二帖即安。 川楝汤 川楝子 猪苓 泽泻 白术 小茴 八角茴(各一钱) 木香(五分) 麻黄(三分) 乌药 槟八分) 姜(三片) 葱(一根) 煎服。发汗。
分类:    2015-12-8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