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二十一)治癃闭方-3.白茅根汤
治阳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 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 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 ...
分类:    2015-12-7 21:28
儒门事亲-卷五-杖疮五十八
夫一切虫兽所伤,及背疮肿毒,杖疮 发,或透入里者,可服木香槟榔丸七、八十丸至百丸,或百五十丸至二百丸,生姜汤下,过五、七行,量虚实加减则可矣。
分类:    2015-12-7 21:28
外科大成-自叙
余赋质椎鲁。家世业儒。舞象时即肄力于八股之间。学未窥斑而严君见背。时先师戴望之以明经高等擅岐黄业。语余云。先正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治生即治世也。子盍图之。遂奋志攻苦。一切桐君之所秘。雷公之所传。 ...
分类:    2015-12-7 21:28
儒门事亲-卷五-禁蝎五十九
夫禁蝎有一咒法,咒曰: 玉女传仙摄,敕斩 蜥灭。 上如有蝎螫之人来求治者,于蝎螫处望而取气一口,默念七遍,怒著作法,吹在蝎螫处。 《内经》曰,蜂虿之毒,皆属于火,可用新水一盆浸之,如浸不得处,速以手帛蘸水 ...
分类:    2015-12-7 21:28
外科大成-序
源家世山阴。习儒学。自家忠敏公殉前明难后业医。先王父广生公、幼敏悟。通儒书。诸子旁流。靡不详究其义。更以外科医世鲜精者。尤加考求。冥搜幽索。遂尽其奥 。膺世祖章皇帝召。以御医侍值内庭。先王父性谨慎自重 ...
分类:    2015-12-7 21:28
儒门事亲-卷五-落马坠井六十
夫一切男子妇人,落马坠井,因而打扑,便生心恙,是痰涎发于上也。《内经》曰: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可用三圣散,空心吐讫。如本人虚弱疲瘁,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安魂宁魄之药,定志丸、酸枣仁、茯神之类是也 ...
分类:    2015-12-7 21:28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十三)治肢体痿废方-3.姜胶膏
治肢体受凉疼痛,或有凝寒阻遏血脉,麻木不仁。 鲜姜自然汁(一斤) 明亮水胶(四两) 上二味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贴患处,旬日一换。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不仁者,贴之皆可治愈。即因受风,而筋骨 ...
分类:    2015-12-7 21:28
外科大成-卷一 总论部-痈疽之脉
粤稽炎农御世。而医之名始立。夫医者济世之统名也。名虽一而实有内外科之异也。科之分有内外。盖因人之疾有内外故也。因其疾以命医。神而明之。则因内可以推外。由外可以测内。精微之理。岂易言哉。胡为乎今之重于内 ...
分类:    2015-12-7 21:28
儒门事亲-卷五-妇人月事沉滞六十一
夫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内经》曰:此名为瘕为沉也。沉者,月事沉滞不行也。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大作剂料服,不过三服立愈。后用四物汤补之。更可用《宣明方》槟榔丸。
分类:    2015-12-7 21:27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十四)治膈食方-参赭培气汤
治膈食(“论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宜参看)。 潞党参(六钱) 天门冬(四钱) 生赭石(八钱,轧细) 清半夏(三钱) 淡苁蓉(四钱) 知母(五钱)当归身(三钱) 柿霜饼(五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人之一身, ...
分类:    2015-12-7 21:27
外科大成-卷一 总论部-痈疽之源
人身之气血。与天地同流。人身之经络。与昼夜同度。苟或六淫之感。七情之伤。饮食不时。房劳不节。致使阴阳乖错。荣卫蕴结而成痈者。总不出于三因。故以三因首例 运气痈疽有四。 一曰、火热助心为疮疡。经曰。少阴所 ...
分类:    2015-12-7 21:27
儒门事亲-卷五-血崩六十二
夫妇人年及四十以上,或悲哀太甚。《内经》曰:悲哀太甚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经血崩下。心系者,血山也。如久不愈,则面黄肌瘦,慎不可与燥热之药治之。岂不闻血得热而流散。先以黄 ...
分类:    2015-12-7 21:27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十五)治呕吐方-1.镇逆汤
治呕吐,因胃气上逆,胆火上冲者。 生赭石(六钱,细轧) 青黛(二钱) 清半夏(三钱) 生杭芍(四钱) 龙胆草(三钱) 吴茱萸(一钱)生姜(二钱) 野台参(二钱)
分类:    2015-12-7 21:27
外科大成-卷一 总论部-痈疽之别
痈发于六腑。为表为阳。为热为实。其发迅暴。如燎原之火。故热痛高肿。侵长广大。皮薄光软以泽。多有椒眼。或作便闭。发渴发逆以拒之。由正气内固。不能下陷。是以五脏终不伤也。 疽之发于五脏。为里为阴。为冷为虚 ...
分类:    2015-12-7 21:27
儒门事亲-卷五-腰胯疼痛六十三
夫妇人腰胯疼痛,两脚麻木,恶寒喜暖者。《内经》曰:乃是风、寒、湿痹。先可服除湿丹七、八十丸,量虚实以意加减;次以禹功散投之,泻十余行清冷积水、青黄涎沫为验;后以长流水,同生姜、枣煎五苓散服之,风湿散而 ...
分类:    2015-12-7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