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外科类
订阅

外科类

外科启玄-卷之六-伏鼠疽
伏鼠疽(图缺) 是手足指上丫间。在背外历历三五疽如球。在于皮中。痛相应者。名伏鼠疽。若不早治。恐毒气攻心即死。如肿硬急服内托散治之。外用敷点药则安。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乳癌
此症生于乳头之下,其发生时如豆大,或如枣核,渐渐扩大时可如鸡卵,其硬如石,但不红肿,如受风热或气恼时,即红肿而痛,经六、七日后,又复如常,不可针破,若不慎而针破后,即血出不止,或弦翻不收,病遂危矣。治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腰疽
此症生于左右腰眼下裙带处,皮肤色红,肿硬头平,痛甚。在初起时可用艾火灸之,痛者灸至痒,痒者灸至痛,毒即可散,纵或不散,为害亦少。治法与乳花同,服中九丸,敷洗熏贴,生肌、平口。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枢要-序
往余少时,获交于立斋薛先生,尝与余通书,所手钞笥袭者亡算,时时窃好之,弗置也。嘉所为诸疡书甚具。凡病癃肿、痈疽、挛 、 疠,经先生延医,亡不立已。然卒因疡死,故人多訾先生,以为执泥补法,不知合变,嗟乎!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启玄-卷之六-勇疽
勇疽(图缺) 是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生于冲门穴。赤肿作硬。八日得溃可刺。如脓黄白色者可治。其疮孔如鸡子大者。俗称鱼口是也。有单有双口者。年久而不收口。是沾阴也。宜蒸之补托之。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上肚角疽
此症生在脐上,约离脐三寸处,皮肤不红不肿,肉内隆起一块,按之微痛,医多误作痰核治之,或作奔豚气治之,故皆无效。病之来源,多因酒色过度后,风邪乘虚所致。治法以生姜、火葱一握,木捶捶烂,入锅炒热,敷于患部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枢要-卷一-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浮脉之诊,浮于指下,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状如太过,瞥瞥然见于皮毛间。其主表症,或为风,或为虚。浮大而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而反恶寒者,疮疽之谓也。 洪脉之诊,似浮而大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启玄-卷之六-托疽
托疽(图缺)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生于阳关阳陵泉二穴。肿 作痛。半月有脓。黄白色者可治。不痛或出鲜血者死。出脓青黑及长出头渐多者。或无定处者不治。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下肚角疽
此症生于脐下左右,约离脐三寸处,有硬块一条,横过胯眼上下作痛,医者多误作奔豚或小肠之气,故治鲜有效。患此者多由酒色过度后,乘热卧于当风之处,使气遏痰不能周流所致,其形状与上肚角症相似,治法亦同。惟人体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启玄-卷之六-筋疽
筋疽(图缺)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两足外后跟昆仑二穴。初起三五日。皮如虫蚀。过一年有虫为痿。脂肿骨粗。脓多时节落虫似筋头。黄赤色内食其骨。经年不瘥。名曰痿漏。一名曲疽。流脓水不止。名冷疽。多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枢要-卷一-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疮疡之症,有五善,有七恶。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夫善者: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便利调匀,脓溃肿消,水鲜不臭,神彩精明,语声清朗,体气和平是也,此属腑症,病微邪浅,更能慎起居,节饮食,勿药自愈。恶者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十三方考-下编-便毒
此症在胯眼下有结核,初如弹子大,渐扩张大至鸡卵状,不甚痛。初起时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外贴麻凉膏,即可内消;如不消时,可再以五虎下西川法主之: 蜈蚣 全蝎 僵蚕 蝉蜕 山甲 当归 赤芍 黄芩 栀子 连翘 枳壳 银花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医镜-裘序
医之道下侪于艺,上通乎儒,与天地权生息之机,为国家培治与之本,责甚重焉,事甚难焉。内科然,外科亦何独不然。余先严以儒理究心方脉,颇行世。粤孽既清后,命余旁通医术,谓可全己全人。尔时云程思渴,喜习科举文 ...
分类:    2015-12-7 22:39
外科枢要-卷一-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疮疡之作,皆由膏粱浓味,醇酒炙爆,房劳过度,七情郁火,阴虚阳 ,精虚气节,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荣卫虚弱,外邪所袭,气血受伤而为患。当审其经络受证,标本缓急以治之。若病急而元气实者,先治其标;病缓而元气 ...
分类:    2015-12-7 22:38
外科启玄-卷之六-痨疽
痨疽(图缺)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气少血。生于足小指后趺京骨等穴。五七日得溃。有脓黄白色不多者安。如黑色不溃痒甚者不可治也。
分类:    2015-12-7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