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经验交流 查看内容

经验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医 >> 临床经验 >> 经验交流

医学墓地上的叙事之花

2015-12-18 18:33| 发布者: 青橄榄网络| 查看: 1| 评论: 0

医学墓地上的叙事之花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e#   李 明[1] 北京中医药大学52号信箱 [email protected] 北京,朝阳 100029

世事无常。好端端的,上帝死了、人死了、哲学死了、作者死了、现代建筑死了……而且死得有板有眼,死得斩钉截铁。它们死就死吧,只要有医学活着,就不必害怕——医学是生存的底线。可是最恐怖的消息来了:医学也死了。末学刚刚在《医学与哲学》上发表拙文把中医死了的消息抖出[2],就听说西医也死了。

宣布这个消息的人叫劳伦斯·弗斯(Laurence Foss),他专门写了一本书,题目叫《现代医学的终结》(The End of Modern Medicine)。其书出版于2002年,如果以出版时间作为西医死亡的标志的话,西医比中医死得还要早四年。按照作者的说法,现代医学诞生于1816年,以听诊器的发明为标志,算起来享年186岁。虽然在写作拙文的时候并未看到此书,但是并不出乎意料之外。因为中医本来就是西医注视的产物——“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照理就应该稍微晚一点。目前学界对医学特别是中医的关注热情非常高涨——最后的救命稻草要连根拔出,那种“如少水鱼”的恐惧与奋争的心态实属自然。可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如果不能保持冷静,恐怕会得不偿失。

自从上世纪初“中医”在“西医”这个他者的注视下从中国医学传统中走出,与西医之间的抗争就不曾间断。最初“中医”一词只有在传教士办的医学刊物上才能见到。这个词的提出本身就是为了表明中国医学与西医的差别。可是后来“中医”逐渐自己认同了这种差别的存在,却又不甘心,一定要否认或者变相地否认这种差别。一定要辩护,说中医不比西医差,说中医同样科学。因为那些“中医”在骨子里还是认为西医高明的。殊不知这种辩护本身恰恰强化了两者的差别。结果“中医”的研究慢慢偏离了医学传统的干道,在西医的注视下异化了,成了不折不扣的怪胎。学习中医的人不信中医、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成了中医的掘墓人、中医与西医的实践越来越相似、中医的术语逐渐西医化等等,这些现象[1]  把紧箍咒取下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末学扼腕叹惋之后不得不说中医死了。但是中医的死亡并非坏事,因为只有这种因西医而生的中医死了,才可能架构真正的面向世界的中国医学。

面向世界的中国医学应该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她要有自信;第二,她能包容别人;第三,她不断超越自己。

医学的自信来自民族信仰。中国本土的信仰没有断,也不可能断。尽管现代国人经历了五四与文革的洗礼,我们的骨子里仍然流淌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血液 [3]  把紧箍咒取下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末学扼腕叹惋之后不得不说中医死了。但是中医的死亡并非坏事,因为只有这种因西医而生的中医死了,才可能架构真正的面向世界的中国医学。

面向世界的中国医学应该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她要有自信;第二,她能包容别人;第三,她不断超越自己。

医学的自信来自民族信仰。中国本土的信仰没有断,也不可能断。尽管现代国人经历了五四与文革的洗礼,我们的骨子里仍然流淌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血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