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胸部肿瘤 查看内容

胸部肿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肿瘤 >> 胸部肿瘤

导致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治疗好

2015-12-1 12:39| 发布者: 上古科技| 查看: 5| 评论: 0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得知自己患上的病症是乳腺癌疾病之后,其第一想法都是会去弄清楚乳腺癌出现的原因,那么,导致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疗好呢?
  导致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月经
  月经初潮早,规律性月经建立时间短,以及绝经年龄晚,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统计显示,初潮年龄在11~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比17岁后月经初潮的妇女高2~3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3倍;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仅为绝经年龄大于50岁妇女的1/3。行经40年以上与行经30年以下者相比,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一倍。另有研究表明,双侧卵巢在35岁前切除与自然绝经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大约降低60%。
  第二、生育
  大量研究显示,初产年龄晚、产次多、足月产次少,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0岁以后妊娠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20岁妊娠者高25倍。生育3~5胎者比生1~2胎者乳腺癌的发病率高5倍。第一次生育在35岁以后与第一次生育在20岁之前妇女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倍。生育者比未生育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小,但差异不大。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哺乳期内分泌的改变,不利于乳腺上皮细胞的癌变。
  第三、流产
  对此因素尽管有争议,但一些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在至少怀孕一次的妇女中,有人工流产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妇女高50%。这种危险性的增加,不随人工流产次数或妊娠史而变化。研究表明,流产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0岁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大1.75倍。
  第四、家族史
  研究表明,妇女有第一级家族乳腺癌史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同时这种危险性又与家属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以及单侧或双侧病变有关。从总体上看,有发病年龄小以及双侧乳腺癌家族史者,发病危险增加。
  第五、饮食
  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体脂含量高等因素,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发病率。国外学者报道,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发胖年龄越早,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肥胖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美国妇女膳食中40%为脂肪,故易患乳腺癌。我国城市调查表明,牛奶、奶制品摄入过多,是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脂肪会使雌激素与催乳激素升高,从而剌激乳腺上皮细胞恶变,故脂肪有促癌作用。绝经后妇女肥胖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远比体瘦者高。
  乳腺癌的危险性还随腰围与臀围的比例(正常0.87以下)增加而迅速增加,且与绝经前后无关。绝经期后妇女体脂发生变化,体脂体重和非体脂体重的升高,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另外,身材高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矮小者高2倍,主要是因为生长激素有促癌作用。饮用绿茶,服用β胡萝卜素,以及食用大豆、白菜,均可降低体脂、体重,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专家建议少食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第六、烟酒
  女性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诱因。加拿大专家指出,尤其青春期妇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概率高出2/3。月经初潮后5年内开始吸烟的女性比不吸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9%。吸烟一方面增加雌二醇在肝脏的代谢,使其血清浓度下降,从而降低患乳腺癌危险;另一方面,吸烟后的代谢产物直接损害乳腺上皮细胞,导致乳腺癌发生。但总体来看,后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前者。据报告,吸烟妇女非哺乳期乳汁中存在着诱癌物与辅助致癌物。
  如何治疗好?
  1、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之一,属于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应用于:①根治性放射治疗,②术前、术后辅助治疗,③姑息性放射治疗。
  2、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可充分调节和增强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但对肿瘤细胞,对肿瘤干细胞和其它处于非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能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综上所述,生育、家族遗传史、月经、流产、饮食和烟酒等因素都是诱发乳腺癌发作的关键性的因素,而患者则要在发现自身所患有的乳腺癌之后,第一时间弄清楚自己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