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半夏泻心汤治疗腹痛
2015-12-4 02:10| 发布者: 亮黑亮黑| 查看: 7|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组成:半夏12克 黄芩12克 川连5克 干姜3克 党参15克 白芍15克 甘草5克 制军10克 铁树叶15克 蛇舌草30克 象贝12克 枳壳12克 炒谷麦芽各30克 功能:辛开苦泄 舒畅气机 调和胃肠 主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肝胆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 主症特点:脘腹胀痛,苔黄,脉弦. 用法: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餐后半小时服,三个月为一疗程. 方解: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论》,主在治疗心下"痞"满.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强了抗菌和胃之品,在临床上可不必局限于"痞",见胃脘胀闷,嘈杂,隐痛,大便或秘或溏而不畅,苔黄腻等都可用新半夏泻心汤,关键是辨准病机.方中半夏、干姜辛开散结;黄连、黄芩泻热降逆,与半夏干姜之辛温共奏辛升苦降之效;党参、白芍、甘草健脾益气,使脾气得升,运化得健;铁树叶、蛇舌草杀幽门螺杆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象贝、枳壳、炒谷麦芽养胃护胃。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对胃肠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显著促进胃排空和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促进粘膜再生修复,促进萎缩腺体再生,逆转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该方能抑制溃疡部坏死,促进溃疡灶肉芽组织再生,促进溃疡愈合,特别是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良效,对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胃下垂、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肿瘤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典型病例:任**,女48岁,胃脘胀痛反复5年伴消瘦乏力,2002年10月胃镜诊断: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窦)粘膜腺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化.HP( ).来诊时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每于餐后即觉胃脘部胀闷隐痛伴嗳气,胃口差,大便干燥,二日一行.苔薄黄根稍腻质偏红,脉弦细.舌下脉络色暗.服药三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4公斤.于2005年4月胃镜复查: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胃窦)粘膜腺慢性浅表性胃炎,HP(-). 备注:首次服药,个别患者可出现肠鸣腹痛大便略增,一般数天即可消失.不必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