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头骨
2015-12-17 11:34| 发布者: 亮黑亮黑| 查看: 3| 评论: 0
野猪头骨
《*辞典》:野猪头骨【出处】 《纲目》 【拼音名】 Yě Zhū Tóu Gǔ 【来源】 为猪科动物野猪的头骨。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 【功能主治】 《纲目》:"治邪疟。" 【附方】 治积年下血:野猪头一枚,桑枝一握,附子一枚。同入瓶内煅过为末,每服二钱,粥饮空心服。(《圣惠方》) 【摘录】 《*辞典》 页首《中华本草》:野猪头骨【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 Yě Zhū Tóu Gǔ 【英文名】 Wild boar skull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头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剥皮,剖腹,割取头颅,剔去其他杂质,洗净,将头骨高喊成块,晾干。 【原形态】 野猪,形似家猪。体长红1.5m,体重约150kg,最大雄猪可达250kg。其头部较宽大,吻部十分突出,呈圆锥形,末端具裸露的软骨垫。雄猪犬齿特别发达,上下犬齿皆向上翘,称为獠牙,露出唇外,雌猪獠牙不发达。耳直立,四肢较短,尾细小。身体被刚硬的针毛,背脊鬃毛显着,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一般为棕黑色,面颊、胸部杂有灰白、污白色毛。幼猪躯体呈淡黄褐色,背部有6条淡黄色纵纹,俗称“花猪”。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灌木丛、较潮湿的草地或混交林、阔叶林中晨昏或夜间活动;性极凶猛;一般成群活动。杂食性,植物根茎、野果、动物尸体及各种昆虫均食,亦盗食农作物。 资源分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炮制】 将猪头部入水剔净鬃毛,水煮熟后将骨剔出,入药用。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截疟;利水。主疟疾;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0-500g,或烧成炭研末,冲服。 【附方】 治积年下血:野猪头一枚,桑枝一握,附子一枚。同人瓶内煅过为未,每服二钱,粥饮空心服。(《圣惠方》) 【摘录】 《中华本草》 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