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越线蕨
2015-12-17 19:14| 发布者: 浪漫的小灰灰| 查看: 1| 评论: 0
琼越线蕨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拼音名】 Qiónɡ Yuè Xiàn Jué 【英文名】 Bon Colysis 【别名】 石韦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琼越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bonii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30-40cm。根茎横生,被灰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呈长尾状,基部圆形盾状着生,筛孔透明。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8-20cm,淡禾秆色,基部被直立的鳞片;叶片披针形,单叶,厚纸质,淡绿色,长15-25cm或稍长,宽3.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而下延于叶柄顶端,叶缘呈浅波状,反卷并有膜质边;中脉两面隆起,侧脉纤细,曲折,小脉两面均可见;孢子叶的叶柄较长,其叶片稍狭,叶缘的波状较深。孢子囊群线形,斜向上,连续,稍曲折,锈黄色,由中脉至叶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下溪沟边的潮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归经】 入肝、肾、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利尿。主跌打损伤;小例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跌打损伤、尿道炎。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