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茄
2015-12-18 04:20| 发布者: 聆听你的声音| 查看: 4| 评论: 0
海南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茄【别名】 金耳环、耳环锤 【来源】 茄科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 【性味】 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 根1~2两,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中华本草》:海南茄【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 Hǎi Nán Qié 【英文名】 fruit of Hainan Nightshade 【别名】 衫纽藤、卜古雀、金纽头、细颠茄、耳环草、小丁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海南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procumbens Lour- Hance.[S. haina -nen se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地下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1-2m。茎直立或平卧,多分枝,小枝无毛,具黄土色基部宽扁的倒钩刺,嫩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柄均被分枝多、无柄或具短柄的星状短绒毛及小钩刺。叶互生;叶柄长4-10mm;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2-6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圆形不相等,近全缘或作5个粗大的波状圆浅裂。蝎尾状花序顶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在两面先端无被星状绒毛;花冠淡红色,先端深4裂,裂片披针形,外被星状期待毛;雄蕊4,花丝长约1mm,花药长约6mm;子房球形,先端被星状毛,花柱长约7mm,先端2裂。浆果球形,直径7-9mm,熟时红色,光亮,宿存萼向外反折,果柄长约2cm,先端膨大;种子淡黄色,近肾形,扁平。花期春、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性味】 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散风热;活血止痛。主感冒;头;咽喉疼痛;关节肿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辛、苦、性温。有祛风散瘀、止痛、平肝、截疟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关节肿痛、月经不调,感冒头痛、疟疾。 【摘录】 《中华本草》 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