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非遗 中医药文化更加“接地气”
2017-6-15 05:04| 发布者: 岚峰pisces| 查看: 18| 评论: 0
核心提示:6月8日,光明网主播与斗鱼网友一同走进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老药铺,深入了解同仁堂传承三百余年的中医药文化。 直播 非遗 中医药文化更加“接地气” 光明网讯(记者 杨莹)“同仁堂啊,那开的本是个老药铺,先生好比甩手自在王。药王爷就在上边坐,十大名医列两旁……”这段快板书唱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同仁堂,6月8日,光明网主播与斗鱼网友一同走进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老药铺,深入了解同仁堂传承三百余年的中医药文化。 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在文化部非遗大力支持下,光明网与斗鱼直播等联合主办“致?非遗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旨在通过直播镜头,将非遗文化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我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669年,同仁堂在北京创立。此后的300多年里,同仁堂恪守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乐氏家族祖训,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成为中国颇负盛名的中医药品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光明网主播带斗鱼网友走进同仁堂老药铺 一进药铺,网友就被“济世养生,同修仁德”八个大字吸引,这也是同仁堂名字的由来。同仁堂名字是由创始人乐显扬亲自拟定,“同仁”语出《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他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调剂师为网友介绍中药饮片知识 网友通过直播不仅了解到同仁堂的历史故事,还与调剂师实时互动,询问中药煎煮常识,药铺老师傅还为斗鱼直播间的网友展示了中药水丸和蜜丸的制作过程。如今同仁堂依然沿袭着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是现代化的流水线加工也无法取代的。以蜜丸为例,其制作包含了数道工序,要求搓出来的药丸圆、光、亮,滋润细腻,色泽一致,重量更是要分毫不差。据药铺师傅介绍,这一件事,他已经做了三十五年。
主播学搓蜜丸 目前,同仁堂门店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同仁堂固守着“制药不出京”的传统,在今天,这个传统正在被打破。除了传承济世养生信念,同仁堂还肩负着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命。借助斗鱼直播平台,更多年轻人对我国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非遗走下“神坛”,融入生活,更接地气儿。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2017-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