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络病研究深入下去访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
2015-12-18 18:30| 发布者: 【小渔夫】| 查看: 1| 评论: 0
将络病研究深入下去访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9日 #e# 有人说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经脉和络脉犹如江河与溪流。经脉像大江大河,数量和循行路线固定,贯通绵延全身;络脉则如小河溪流,虽然细小,但纵横交错,网络周身。经脉是主干,络脉是支流,二者沟通连接,内联脏腑,外络肢节,通行气血,灌溉全身,形成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网络体系。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和研究,一直存在重经脉轻络脉的现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络脉的明确概念和分类,还有对络脉生理功能和病理病证的阐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络病理法方药的研究,开了络病治疗之先河;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了有名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并创辛味通络等治法,这些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但对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变规律和现代内涵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络病学说体系。 近年来,许多中医药工作者,从医籍文献和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络病研究的价值,认识到对络病的研究不仅能阐明许多难以解释的病理生理现象,而且有可能为防治多种难治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还有些学者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疑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从而使络病的研究近年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北以岭医院院长吴以岭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探索中医络病理论,开展运用络病理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开发出通心络胶囊等新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实现了产业化,引起了学术界和全国医药行业的重视。日前,记者采访了吴以岭教授。 记者:吴教授,早就听说您对中医络病“情有独钟”,不仅多年在络病理论和临床研究上执著探索,而且运用这个理论研发了通心络胶囊等一系列药物,其中通心络胶囊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等。您当初是怎样确定络病这一研究方向的? 吴以岭教授:说起这些,还要从我的个人经历[1] ”,指出心之别络损伤和心之络脉绌急,可引起心痛。即冠心病(胸痹心痛)不仅由于心之络脉瘀滞不通引起,也可因心之络脉痉挛绌急、卒然不通而痛,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这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基本特征,其病位在心之络脉,所以应当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治法。 叶天士在络病的治疗上除用红花、香附、当归等活血药外,主要用“虫蚁飞走之品搜剔”。根据叶天士的论治方法,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选用人参和全蝎、土鳖虫 [3] ”,指出心之别络损伤和心之络脉绌急,可引起心痛。即冠心病(胸痹心痛)不仅由于心之络脉瘀滞不通引起,也可因心之络脉痉挛绌急、卒然不通而痛,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这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基本特征,其病位在心之络脉,所以应当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治法。 叶天士在络病的治疗上除用红花、香附、当归等活血药外,主要用“虫蚁飞走之品搜剔”。根据叶天士的论治方法,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选用人参和全蝎、土鳖虫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