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中医基础 基础知识 查看内容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与年度周期性顽疾(传统医学)

2015-11-30 22:06| 发布者: 【小渔夫】|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人体合于四时阴阳则不会害病,这是祖国医学“天人合一”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古代医家根据我国地理气候及民族体质总结出来的天人合一的阴阳消长规律。现代“生物钟”学说与祖国医学这一 ...
人体合于四时阴阳则不会害病,这是祖国医学“天人合一”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古代医家根据我国地理气候及民族体质总结出来的天人合一的阴阳消长规律。现代“生物钟”学说与祖国医学这一古老的学说不谋而合。

据笔者临证体察,某些年度周期性顽疾的发作时间,与“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相关,这种疾病按一般的辨证论治不能取效,必须结合这一天人相应的阴阳消长规律调理其阴阳始能获效。笔者曾遇到年度性周期发作的鼻衄、呛咳、发热各2例,发作时间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左右,均属诊断不明并按一般中西医治疗无效者。笔者认为,“冬至一阳生”是指在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体内命门火即开始“添薪”,以作好战胜严寒的准备。此时若体内存在某些阴阳失调的因素,可发生相火偏旺,上灼肺金则鼻衄或呛咳,充斥少阳三焦则长期发热不退。是以治此等疾病必须从清泄相火着手,命火寄于肝胆,游行于少阳三焦,故治鼻衄、呛咳用龙胆泻肝汤合泻白散,治发热用大小柴胡汤。

体温和渗透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两个要素,前者涉及中医的阳,后者涉及中医的阴,而两者皆与外界季节变化息息相关。故善治病者不仅应注意到疾病与四时外界的六淫相关,也应考虑到与体内阴阳消长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