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的特点。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学说还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上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作用。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肝(木)的条达,可能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红的关系。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其他脏腑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3、用于诊断和治疗:五脏与五色、五味、五音以及相关的脉象变化,在五行分类归属上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根据五行的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在治疗时,除了对病变的本脏进行处理处,还应考虑其他有关的脏腑,并调整其关系,控制其病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