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春捂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不过,专家表示,秋冻不应盲目,并不提倡瑟瑟发抖,而是稍微有些凉意,但不会觉得寒冷。而近日气温持续走低,大家在进行秋冻时也应当注意一定的事项。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讲秋冻的注意事项。 1、10℃左右“秋冻”停 晚秋,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 2、老少要慎“冻” 就人体而言,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及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3、外“冻”内“不冻” “秋冻”指的是让皮肤接受外界气温的“捶打”与“锻炼”。至于内脏,是不能“秋冻”的。所以,从保护脾胃角度来说,爱吃冷面、瓜果、冷饮的人入秋后要注意节制了。否则,会让本来就处于虚冷状态下的脾胃苦不堪言。运动后浑身是汗,如果不及时更换衣服或擦去汗水,也容易导致寒气经毛孔入内,形成肩周炎、肩颈酸痛、关节炎等。 4、病人不能“冻” 尤其是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风湿、类风湿疾病患者,是绝对不适合“秋冻”的。另外,在饱餐之后、上午9点之前,都不适合到户外活动,这样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在了解了秋冻的注意事项以后,大家在进行秋冻时最好也注意一下上述的这些事项,否则很容易因为不科学的秋冻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威胁。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