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途径有什么呢?
2015-12-22 23:30| 发布者: 聆听你的声音| 查看: 4| 评论: 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什么疾病呢,孩子患上这种疾病之后有什么症状表现呢,家长们不知道孩子们患上这种疾病的因素和传染途径,就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远离疾病的因素,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的掌握这些。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怎样传染的? 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大脑因被病毒感染而发炎。引起本病的病毒称乙脑病毒。 这种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引起发病的呢?乙脑在人群中流行前,病毒首先感染家畜(猪、马、牛、羊、免等)及家禽(鸡、鸭、鹅等),在动物中流行,它们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在其血液中却含有大量病毒,当蚊虫叮咬和吸吮它们的血液后,蚊体内便携带了病毒,在叮咬人时就有将病毒注入人体的可能。这些侵入人体的病毒经毛细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人体内繁殖,经历5天左右的时间,病毒数量急剧增加,大量病毒再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脏器。如果注射过乙脑疫苗或有过感染已产生免疫力的人,能就地消灭病毒,所以虽然有病毒侵入却可以不发病或轻度发病,不发生明显大脑炎症状。没有免疫力或免疫力下降的人,病毒就能长驱直入,很快侵入神经系统--脑部,而引起炎症。患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由于此病是由蚊虫传播的,因此发病通常在蚊虫多的夏秋季节。这是和流脑的不同之处。 蚊虫是怎样传播乙型脑炎的? 蚊子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 乙脑病毒存在于病人和受病毒感染后的动物(猪、马、驴、牛、羊、狗、鸭、鹅等)的血液中,当蚊子吸了这些动物的血液后,再去叮咬健康人时,病毒就经皮肤进入毛细血管,在血液中繁殖。 病毒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大脑发炎,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抽风,昏迷以至呼吸衰竭。如果不及时抢救,往往危及生命。 小儿病毒性脑炎不仅可引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同时也可能引起患儿的心肌损害。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但是由于患儿在心脏方面的自觉症状往往被神经系统症状所掩盖,以致不能早期发现,往往是医生在查体听诊时发现患儿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第一心音低钝或早搏等心律异常。 心肌损害是怎么发生的呢?多数人认为小儿病毒性脑炎心肌损害是病毒直接感染所致,在主要条件因子如过劳、缺氧、精神创伤存在时,患儿易发生心肌损害。又有学者认为,病脑合并心肌损害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反射性刺激脑内心血管中枢造成。也有人认为,在病脑发生前,患儿就存在病毒血症,病毒经血循环而损害心肌,使心肌细胞发生病理改变。病脑发生后,机体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紊乱的不正常状态,这有利于病毒侵犯心肌及其他器官组织,产生大量自由基,超出机体清除能力,加之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导致过氧化损伤,这与心肌损害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上面我们介绍的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途径,希望家长们能够掌握这些途径,这样家长们就能在生活中帮助孩子远离这些途径了,家长们要怎样照顾患者呢,希望家长们能够好好的通过这篇文章掌握一些知识,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
上一篇:乙肝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哪些下一篇:到高疟区工作预防疟疾的方法